在北京東六環地下潛行兩年,打通7.4公里的隧道,8月21日上午,中交天和自主研制、用于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東線隧道的國產最大直徑盾構機“運河號”貫通儀式如期舉行,標志著我國最長盾構高速公路隧道雙線貫通。
“運河號”是中交天和為該項目量身打造的中國最大,開挖直徑達16.07米的超大直徑盾構機。其整機總長約145米,總重量約4500噸,國產化率達到98%以上,是國產首臺16米級超大直徑盾構機,更是我國迄今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最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之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運河號”的成功應用,再一次展現了我國在超大直徑盾構機研制領域的強大實力,為我國未來的地下空間充分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引領示范效應。
深耕十年,從跟跑到領跑
盾構機是集多種技術于一體的高端隧道掘進裝備,零部件超過3萬個,有著工程機械之王的稱號。誰能想到,即使在2010年,我國連10米級的盾構機都無法造出,工程建設所需要的超大盾構機全部依賴進口。為了不再受制于人,在拼搏、奮進、創新精神的引領下,中交天和用了十年時間,在超大直徑盾構機研制上便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超越。
2010年,彼時中國交建承接的南京緯三路過江隧道工程需要兩臺開挖直徑超過15米的超大直徑盾構機,而這時進口一臺盾構機需要7個億,并且對方態度異常強勢。甚至為了技術保密,在檢修時還禁止中國人觀看。
難道中國只能受制于人?2010年4月,中交天和在常熟注冊成立,工廠還沒建好,還在鐵皮板房辦公的天和人,就接下了研發兩臺開挖15米級超大直徑盾構機的研制任務。在研發過程中,中交天和多次遭到國外的技術封鎖。天和人層層攻關,一次次地打破技術壁壘,歷時14個月,420個日夜,最后匯成了刀盤開挖直徑達15.03米、足有5層樓高、長達130米、重達4800噸的中國首臺泥水氣壓平衡復合式盾構機。這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復合式盾構機之一,一舉打破大型和超大型盾構機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
2018年3月13日,孟加拉國卡納普里河河底隧道用超大直徑盾構機下線儀式如約而至,這場慶典不僅開多個先河,甚至被視為中國盾構品牌歷史的里程碑事件,終結了海外超大直徑盾構機市場一直被國外壟斷局面。
逐步實現無人化
“在城市深邃的地下,無需工程師人工決策、手動操作,重達數千噸、長達百米以上的盾構機能夠通過‘人工智能’,在無人駕駛的情況下,自動挖掘出一條條地鐵、公路、高鐵等隧道”是盾構機未來的發展走向,也是所有盾構人的一大夢想。但想完成這個夢想談何容易,不僅要實現盾構機智能化管片拼裝及能實現智慧化遠程精準監控,還要實現盾構機“自主巡航”掘進,將兩者結合在一臺盾構機上才能做到珠聯璧合。
在2021年4月,中交天和就已在天津地鐵11號線開展了盾構的“自主巡航”(智能化掘進)應用,首次實現了盾構掘進由“人工為主、智能為輔”到“智能為主、人工為輔”的產業升級,盾構機在應用中,通過精準感知去判斷自身狀態,以及周邊的環境特征,在特定工況下已經實現了不需要人工介入的的自動掘進,標志著我國盾構隧道智能建造技術已達世界領先水平。
目前中交天和盾構機無人化掘進的核心技術日趨成熟,預計明年下半年首臺具有自主掘進、自主拼裝一體化的盾構機將研制完成,率先實現進入盾構機掘進無人化時代。
遇山開山,百折不撓
當下國際局勢日益變動,國際競爭加劇,外部商業環境逐漸惡化。中交天和依然面臨著被核心部件或者技術上的卡脖的風險。以超大直徑盾構機主軸承為例,作為盾構機的核心部件,進口時不僅要付高昂的費用,還要經歷漫長的周期,甚至連品質和售后都無法保證。在此無奈下,天和人深刻認識到了“卡脖子”技術絕對不能假手于人。一直以來從沒有停下對核心零部件的攻關,時刻都在開展關鍵基礎零部件核心共性技術標準研究。
直到2023年,中交天和和中科院聯合研制的國內首臺超大型盾構機用主軸承“破壁者”通過了專家組的評審,國產軸承的各項指標已經達到了同類進口產品的先進水平,部分指標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這不僅是盾構隧道和裝備制造領域的里程碑,也是天和面對困難百折不撓,遇山開山,逢水架橋的決心。
硬件與服務并重
中交天和之所以能迅速成為行業的佼佼者,還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其一便是中交天和擁有一支近200人的盾構機設計研發團隊和世界最大、最完善的盾構機建造基地。中交天和還擁有全球首個盾構機焊接智能生產線,可以獨立完成90%的焊接任務。
到目前中交天和自主研制的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用于南京和燕路過江通道掘進的15.03米超大直徑盾構機“振興號”、用于北京東六環路掘進的16.07米超大直徑盾構機“運河號”、用于珠海興業快線路掘進的中國首臺同步掘進機“興業號”、用于江陰靖江過江通道掘進的中國目前最大直徑(16.09米)盾構機“聚力一號”等一大批盾構機國產化率已達到98%。
在服務上,中交天和已經可以為客戶提供盾構隧道施工全產業鏈一體化服務,在各盾構隧道的工程現場派遣專業的技術團隊,全天候為工程提供服務,提前做好故障風險預測把控,從而降低盾構機在運行中的故障率。同時,配置配(部)件倉庫,盾構機一旦遭遇突發情況需更換配(部)件,3小時內即可滿足需要,極大提高了工程效率,做到了降低風險與把控風險并存的效果。并且天和也不是單一的生產產品,而會根據不同區間地質情況和作業環境的不同,因地制宜設計、量身定制盾構機,使客戶最大程度地提高施工效率。
面對未來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中交天和始終在逐步提高核心技術、開拓多元化發展方向、堅持自主創新理念,形成了“超大直徑盾構關鍵技術為核心、環保型取樣鉆機、撐靴式豎向硬巖掘進機產品科技創新,智能信息化改革升級”的創新發展道路。高質量發展注定是一場長久而又艱辛的征程,在推動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路上,中交天和有信心做好行業的佼佼者,也將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青海日報融媒體8月31日訊(記者朱永輝劉珂瑜)8月31日,青海省媒體融合
9月2日,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將在北京拉開帷幕,展覽展示規模
9月2日,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將在北京拉開帷幕,展覽展示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