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上午,山東聊城莘縣東升路上,近40臺起重機整齊排列,為城區低碳智能供熱項目拉管回拖工程做準備。
出于安全、環保、成本等多因素綜合考慮,莘縣城區低碳智能供熱項目穿越徒駭河工段采用拉管的施工工藝。
管道從河底穿越,最深處距離河床24m,底部平直段長度36m,拉管全長684m,總重460t。拉管施工管道分為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兩條管道間隔5.3m。
(資料圖片)
聊城環城吊裝的負責人閆樹峰介紹:“這次施工出動了40臺吊車聯動,其中,三一的起重機占了近8成,有90噸、80噸、50噸,還有25噸。”
此次拉管回拖采用保溫管,與普通拉管相比,保溫管重量更重,穿越河道底部的技術要求更高,施工難度更大。
閆樹峰說:“在設備噸位的選擇和站位上有一定的講究。管道兩頭需要用到中噸位的車輛,吊載重量在25噸左右,而中間沒那么費力,則采用25噸的設備,吊載重量在13噸左右。”
單根管徑1.2m,下穿近600m,吊載過程中,起重機需在要吊載管道的同時進行擺臂移動。要保證40臺設備在同一時間完成送管的動作,這實在不容易,每臺設備回轉的幅度都不能相差太大。
閆樹峰說:“為了保證動作一致性,施工方盡可能地選用同一品牌的設備。因為三一起重機的穩定性和微動性非常好,所以基本上是以三一為主,這樣配合起來更有默契。同時,施工方也制定了詳細的施工計劃,嚴格落實設備位置、距離及吊重、回轉等細節問題,確保施工過程中準確性和安全性。”
最終,僅耗時2天,穿越徒駭河工段的管道回拖工作順利完成。
莘縣城區低碳智能供熱項目是一項關系民生、造福群眾的溫暖事業。項目建成后,將整體提升莘縣城區供熱的智能化管理水平,為群眾提供更優質、更精準的供熱服務,同時實現節能降耗、綠色低碳,最終達到“生態供熱”。
中油六建SCC20000A再立新功
令人艷羨的“神吊俠侶”
這三款伸縮臂履帶吊你覺得如何?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 市場內卷,另辟藍海,選它就對了!
下一篇:最后一頁
“新八級工”制度實施一年多來成效初顯——壯大技能人才隊伍暢通職業成
今年市場規模預計達五千一百億元預制菜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大數據觀察)
新華社北京8月24日電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相關負責人24日就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