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孫詩卉 上海報道
近年來,隨著健康險產品發展的日趨成熟,健康險賽道競爭愈加激烈,單純提供風險保障已不能滿足用戶需求,越來越多的險企積極尋找差異化競爭之路,其中保險疊加服務、醫險結合、醫養結合等延伸賽道正在成為健康險企業破局的關注焦點。
持續探索“醫+險”產業融合華創證券指出,當前各保險公司依然保持著產品較大的同質化,這時候需要更創新和個性化的方式來跨維度競爭。在醫險融合領域,已有多家險企試水,除了多場景診療陪伴服務,還包括重疾綠通、專家預約、在線問診,以及前期預防、中期治療、后期康復等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務等等,此外還有在支付端的醫險融合便民服務,如近年來在賠付案件中占比越來越高的“直付”式賠付等等。
例如,平安健康險推出全程診療陪伴服務品牌“平安樂健康”,具體服務包含7*24小時的專屬家醫服務、就醫陪診服務及住院陪護等。據了解,在新升級的平安e生?!ぐ偃f醫療2023的保單權益中已經包含了專屬家庭醫生、就醫陪診、住院陪護三項服務。
平安健康險表示,此舉聚焦就醫服務主動破局,對沖長壽時代下,長期帶病生存對商業健康險帶來的風險,從健康險的保險保障擴展到健康管理領域的優質服務,從基礎保單理賠向以人為中心的服務體系升級轉型。區別于常規意義上的保險產品,這可以看作是對健康險產品的延伸,從就醫服務著手,在“醫+險”方面做到有機結合,使得用戶在保險保障之外能擁有更多的獲得感。
就用戶端而言,老百姓的健康意識在疫情之后不斷提升,對健康險產品的需求也從簡單的事后理賠,擴展到與健康相伴的多場景服務流程。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對健康服務的需求也有所差異,但有感知、有體驗的服務往往能更契合用戶需求。
就診痛點可由保險服務緩解根據國家衛健委數據,截至2022年我國的就醫人次達到了84億人次,住院2.4億人次,每年人均就醫6次。而在就醫過程中,老年人可能會遇到設備不會用、體力跟不上的問題;上班族則可能存在沒時間看病、小病不想看的問題;對于幼兒看病,則存在排隊時間長、小孩需照顧等問題;而針對異地就醫人群來說,人生地不熟、來回折騰則是主要的就醫痛點。在此背景下,保險公司的就醫服務提供對于客戶來說正和時宜且切中要害。
此外,健康險產品常常被詬病只保健康體,如果出險了就“一賠了之”,用戶難以獲得產品服務體驗。如今,帶病體或次標體被逐漸納入可保人群、細分人群的產品先后推出,優質的健康管理和醫療服務,越發成為健康險產品新的“兵家必爭之地”,健康險行業從“保健康人”向“保人健康”積極轉變。
可以說,由健康險向健康產業全周期延伸后,健康管理和醫療服務的作用愈發重要。健康險的延伸服務是為了契合老百姓的根本需求——健康,而優質的健康管理和醫療服務亦需要一套完整、可持續的平臺生態加以支撐保障,這也考驗著保險公司在服務端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和資源協同能力。
目前,業內已有多家保險公司均在醫療服務領域積極布局,除了中國平安持續升級醫療健康生態圈戰略以外,太保也于今年發布了太保大健康服務藍圖,此外,太平、泰康等險企也提供了醫療陪診相關服務。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 中國黃金每日基礎價格查詢(中國黃金實時基礎金價查詢)
下一篇:最后一頁
江水低吟,鱘魚穿梭。湖北宜昌是長江上中游的分界點,這里也是中華鱘繁
新華社北京8月10日電(記者周圓、王聿昊)記者10日從應急管理部獲悉,
暑假期間,有的孩子整天與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為伴,沉迷電子游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