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熱點熱議
日前,山東青島地鐵上兩位大媽因座位問題發生爭執,一位大爺上前理論,一旁的小伙子突然扇了大爺一耳光。相關視頻發到網上后,引發廣泛關注,并成為網友玩梗的素材。(據9月6日光明網)
據視頻發布者敘述,此事的起因是,兩位已經坐下的大媽因為占座的事發生口角,可能與其中一方相識的一位大爺也參與進來。小伙子是從遠處過來的,他站在旁邊聽三人爭執了一會兒,當大爺說出“我占十個你也管不著”后,他突然動手打人,并罵道“混蛋,占座還有理了”,導致場面一度混亂。
因為小伙子的舉動太過出人意料,加上他的表情和動作極具戲劇性,立刻成了網友們玩梗的素材。有網友給他冠上“地鐵判官”之名,稱他“目光睿智,明辨是非”“若遇不公事,抬手就是干”,給他P表情包、寫網絡“傳記”,相關話題反復沖上熱搜。還有網友扒出小伙子的其他賬號和發言,證明他是個“敢于出手”的人。
網友們之所以如此追捧“地鐵判官”,多半是出于看“爽劇”的心態。日常生活中,公共空間里經常會有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很難訴諸法律,卻實實在在地給他人造成了困擾。比如,一些人不顧及他人感受,侵占公共資源,出言不遜,大聲喧嘩,舉止粗俗,讓人覺得煩躁和反感,但其他人礙于面子,或是怕惹麻煩,往往不會主動出面制止,而是選擇忍氣吞聲。而視頻中這位小伙子的行為,讓很多敢怒不敢言的人,透過屏幕出了一口“惡氣”。
網絡“玩梗”有惡搞和吐槽的成分,它不過是又一次娛樂化的狂歡而已,按理說沒有必要太較真。然而,很多言論將打人的小伙子捧成“英雄”“榜樣”,稱贊他“殺伐果斷”,甚至說“在地鐵上與陌生人發生沖突該怎么辦,‘地鐵判官’就是最好的答案”。即使有媒體報道,這位小伙子可能有精神問題,仍有人說他“精神有問題,三觀沒問題”。這就有些過分了,也具有很大的誤導性。難道說,對公共秩序的維護,一定要通過打人的方式來實現嗎?這顯然是對暴力的粉飾和美化。
無論如何,隨便出手打人是不對的。那位大爺不過是一時嘴快,在爭執中脫口而出說要占十個座,就挨了一耳光,于法于理都是不合的。地鐵上占座侵犯他人權益,大聲爭執擾亂公共秩序,這些行為當然需要干預,情節嚴重的還應受到處罰,但打人就是實打實的違法行為。鼓吹“打人是正義”,只會讓社會彌漫以暴制暴的戾氣。我們可以享受網絡時代的表達自由,可以適度“玩梗”參與公共討論,但也要謹記一言一行都應有底線、有邊界。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任何時候都不應該美化暴力行為,否則就會被暴戾之氣反噬。
“地鐵判官”一詞迅速走紅,蘊含著人們對于和諧有序的公共秩序的強烈期待,希望當有人侵害其他人的正當權益時,會有正義的力量站出來制止。這需要公共空間的管理者加大管理力度,主動、及時制止不文明行為;也需要每一位公共生活的參與者扛起責任,挺身而出。總之,營造文明秩序不能指望“判官”,而要靠我們每個人自己。
聲 音
正觀新聞:暴力手段無法贏得尊重,呼吁更多“判官”以暴制暴,不會實現我們心中期待的公平,反而可能會產生更多“屈打成招”的現象。公眾的情緒需要重視,但是“玩梗”之外,我們也呼吁公眾在現實生活中保持冷靜。畢竟,為了所謂“正義”大打出手的結果,一定是將“有理”變成“無理”。
(責編:汪澤滋)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 三峽船閘單月貨運量首次突破1500萬噸
下一篇:最后一頁
新華社巴黎9月8日電(記者徐永春)9月8日是國際掃盲日,聯合國教科文組
新華社聯合國9月8日電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8日在安理會審議烏克蘭
新華社拉巴特9月8日電摩洛哥南部8日晚發生6 8級地震。目前尚無人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