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熱議
近段時間,在甘肅天水,不少市民和游客發現,修繕一新的天水古城實行商業化運營后,多處文保院落內進駐了諸多業態,導致參觀區域受限、消費門檻提升,有的甚至被“改頭換面”,危及院落安全。(據8月21日紅星新聞)
據報道,甘肅天水擁有中國西北地區現存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明清時期居民院落群,因歷史久遠,不少古建民居曾受到不同程度的損毀。為了搶救這些古建筑,2015年至2021年,當地撥付資金超過8.88億元,對西關古城進行搶救性保護,使得29座文保院落得以“復活”。
(資料圖)
沒想到的是,不到2年后,花費巨大成本修繕的多處文保院落就面目全非,很多商業進駐,成為游客消費場所。
例如,天水古城厚生巷13號院落,被改成了日式風格餐廳,曾經的寬敞庭院、青磚黛瓦、雕梁畫棟不見了,西廂房外還加蓋了2間日式小屋;趙氏祠堂后面的第三院被刷上油漆,原有雕刻的棱角全部被磨平;還有16號院,為了方便顧客上下,經營者撤掉了原有的樓梯……
當地居民質疑,天水古城的遭遇,是一些人過于突出商業利益、漠視文化沉淀的結果,最終淪為了“三不像”。而且,多個文保院落被違規裝修、添建成為餐廳,火災隱患比比皆是,影響文物和居民安全。
古建筑可不可以進行商業開發?答案是肯定的。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合理推動文物建筑“有人管、在利用、出效益”,當然是可以的,但切忌亂改濫用。
根據國家文物局發布的《關于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文物建筑保護利用的意見》,社會力量可按照《文物建筑開放導則(試行)》要求,利用文物建筑開設博物館、陳列館、藝術館、農村書屋、鄉土文化館、專題文化活動中心等公共文化場所,也可以開辦民宿、客棧、茶社等旅游休閑服務場所,但必須始終將保護放在首要位置。
上述意見還要求,各級文物主管部門要加強指導和監管,規范文物建筑保護利用行為,提供有關業務咨詢服務。社會力量利用文物建筑,不得違反社會公序良俗,不得開設私人會所、高檔娛樂場所,不得對文物建筑本體造成破壞。
2022年9月,天水市秦州區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將29處文保單位的特許經營權,授予天水市名城保護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同時要求這些文物保護單位的展示利用要按照文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依法履行相關流程和審批備案手續。但實際上,一些文保院落的申報材料和目前的實際經營業態不符,有的申報材料中標注的經營項目是紫砂壺,開設的卻是餐廳。還有酒館變火鍋、茶社成餐廳的情況。如此“改頭換面”,顯然是想逃避監管。對一些未批先設、未批先修的經營項目,主管部門以沒有收到報批手續為由,推脫監管責任。如此不作為,讓人瞠目。
天水古城的遭遇,何其令人痛心。目前,當地已表示對天水古城開展新一輪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對發現的問題隱患建立清單臺賬、限期整改銷號。
現在亡羊補牢還來得及。如果坐視火災隱患釀成悲劇,那才是覆水難收,悔之晚矣。
保護好這些古建筑,不僅是尊重文物、尊重歷史,也是對8億多元的保護資金負責。如果繼續監管缺失,崽賣爺田不心疼,放任對古建筑的傷害,既對不起人民,也對不起祖宗。
聲音
人民網評:制度設計再完美,不落實就是一紙空文;如果任其虛置,監管部門就該承擔責任。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不能有絲毫的迷糊和含糊。天水古城運營出現問題值得深思,也給人警示,這就是國家花錢修復文物之后,接下來該如何保護?如果相關部門只看到了修復而不注重后期管理,同樣涉嫌失職瀆職。保護文物,任何時候都不能當甩手掌柜!
(責編:汪澤滋)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 黃州區開展公路治超聯合行動
下一篇:最后一頁
青羚網訊(記者王菲菲)8月24日,記者從青海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國資
青羚網訊(記者田得乾)8月22日,在中國傳統“七夕”佳節,省總工會在
青羚網訊(記者郭靚)8月24日,記者從青海省醫療保障局獲悉,為持續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