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國網8月19日訊(記者 彭瑤)根據《關于開展京津冀區域內就醫視同備案工作的通知》,自今年4月起,三地參保人員在京津冀區域內所有定點醫藥機構住院、普通門診、門診慢特病就醫、購藥等,均視同備案,無需辦理異地就醫備案手續,即可享受醫保報銷待遇。
如今,政策已施行4個月,醫生、患者有何體會?日前,記者隨“走進區域看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的京津冀實踐”網絡主題調研采訪團走訪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這里的醫生與患者對異地醫保直接結算的便利性有著切身的體會。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異地醫保門診聯網結算窗口。中國網記者 彭瑤 攝
該院腎內科醫生滕蘭波表示,由于地理位置靠近河北,在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就醫的異地患者中,河北患者比例較大?,F在,患者不再需要異地備案,也減輕了以前每次進行透析后要全額墊付費用的經濟負擔。“有一些在本地區工作的人,接在外地的父母過來就醫,普遍反映這讓他們更有歸屬感?!?/p>
在異地醫保門診互聯網結算窗口,來自河北的荊先生告訴記者,幾年前在天津就診,需要開轉診證明,去年還要在網上用APP備案,今年就能直接刷卡就醫,免去了不少輾轉奔波,來天津看病與在河北程序一樣,“異地醫保結算給我們提供了極大的方便?!?/p>
據了解,目前,天津已累計開通普通門診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1300余家、異地就醫住院定點醫療機構400余家,實現“全覆蓋”。此外,還開通了門診慢特病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399家,定點零售藥店32家。
“在推進的過程中,我們特別注重經辦流程和信息化的設計。門診結算對信息化的要求較高,不僅需要就醫地的改造,也需要參保地和國家平臺的配合,因此我們在信息化方面下了大量功夫。”天津市醫療保障局待遇保障處處長張濤認為,在業務流程上主要要實現京津冀的“同城化”,讓患者無異地感,甚至讓接診、結算人員都不知道患者來自哪里,這是“同城化”更高層次的設計。
“在京津冀互聯互通、產業轉移、人員流動方面,對醫療支撐可以想到的,我們都做到了?!睆垵f,下一步,將對新增機構按照既有要求和信息化改造等標準來進行“復制”,更好地滿足京津冀參保人員對醫保公共服務的需求。
(責編:陳愛武)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下一篇:最后一頁
近年來,在新興戰略產業領域,河南通過實施換道領跑戰略,加快培育壯大
過去,五金刀剪、家紡制造等行業由于其工藝復雜、產品種類多,核心工藝
央視網消息:連日來,各地各有關部門全力以赴加快災后恢復重建,受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