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大地,紅色沃土。
英雄情懷浸染大地。
在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一塊塊展板、一件件浮雕展現著鄂豫皖根據地軍民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旗不倒”的光輝歷程。
【資料圖】
圖為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全景。紅安縣委宣傳部供圖
在七里坪鎮觀音閣村,共和國開國少將秦光遠同志的家書,字字真摯、篇篇動人。采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在革命戰爭年代,紅安先后有14萬英雄兒女壯烈犧牲,登記在冊烈士就有22552名。從這里,先后走出了200多位共和國高級將領,其中61位是開國將軍。“中國第一將軍縣”的美譽,名不虛傳。
在紅安,紅色是本色,也是底色。“紅安”原名“黃安”。1952年9月,為了紀念這片曾被先烈鮮血浸染的土地,“黃安”正式更名為“紅安”。從此,“紅安”之名與紅色沃土更加緊密地聯結在一起。
記者了解到,目前紅安全縣共有223處革命遺址遺跡,是全國不可移動革命文物最多的縣之一。行走在紅安,紅色是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顏色,是走過風云激蕩歲月愈發鮮明的本色,更是“萬眾一心、緊跟黨走、樸誠勇毅、不勝不休”的紅安精神最真實的底色。
在紅安,紅色是根源,更是資源。這樣一片紅色故土,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讓人敬佩,始終如一的英雄初心令人動容。在七里坪鎮觀音閣村發現的秦光遠同志家書里,開國少將“對國家有功、對村民有愧”的赤子之心,捐資修建紅軍烈士紀念碑、資助烈士后代、修建自來水管網的桑梓情懷,仍然能夠穿越時空、發人深省。革命的光芒、將軍的牽掛,如今也在以另一種形式澤被后世、滋養故土。
圖為紅安縣七里坪鎮觀音閣村。紅安縣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當地大力發展紅色旅游、興建鄉村民宿,開展“做紅軍餐、吃紅軍飯”活動,開辟文旅研學、鄉村民俗體驗線路,在傳承紅色精神中帶活集體經濟。“老一代的革命家,為了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不怕流血犧牲,和平年代的黨員,更要讓老百姓過得越來越富裕。”秦光遠同志的侄子、村支書秦秋平表示。
面對這片英雄戰斗過的紅色沃土,學習、傳承和弘揚英雄精神是最好的紀念。紅安的紅色,既是歷史的珍貴積淀,也是現實的豐富寶藏。目前,紅安縣多個點位的革命遺址遺跡已實現“抱團發展”,還成立了專門的運營機構致力于實現紅色、綠色、古色“三色”旅游資源的融合開發,力爭讓游客在學習紅色精神、暢游綠水青山、感受古韻民情的復合體驗中更好地傳承和弘揚紅色精神。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這股植根紅色沃土的“紅色英雄氣”,必將繼續成為實現高質量發展之路上的志氣、骨氣、底氣,激勵起更多湖北兒女,力爭上游、再創佳績!
(責編:白楚云)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 從服章之美感悟文化之韻
下一篇:最后一頁
新華社杭州8月4日電(記者胡佳麗、徐中哲)4日,在杭州亞運會倒計時50
8月4日,國家疾控局發布洪澇災區環境衛生處置與預防性消毒指引(2023版
8月4日21時,國家減災委、應急管理部針對黑龍江嚴重暴雨洪澇災害,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