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新社成都8月4日電 題:大運會“交友記”:有朋自四海來
“通過這個禮物,我才知道麻將是中國的一種特色棋牌游戲,希望有機會能嘗試。”近日,在成都大運村“禮物漂流記”活動現場,印度游泳運動員RishikaSushant用一張手工繪制的樹葉書簽換得一個麻將發箍后,立馬戴上拍照留念,并笑著讀出附帶卡片上的留言:“祝你比賽順利!”
漫步成都大運村,熱情的對話聲不絕于耳。來自各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團成員、志愿者、工作人員面帶笑意,不時對擦肩而過的人點頭致意或問候。“‘村’里的公交車上都能發展友誼,我認識了很多新朋友,還專門給中國志愿者朋友寫了生日賀卡。”RishikaSushant興奮地說。
成都大運會賽場也見證了各代表團“交換友誼”。與巴西隊對陣后,羽毛球世界冠軍譚強給巴西球員送上一雙新球鞋。譚強說,比賽時發現對手穿著很舊的球鞋依然在奮力搏殺,他們對羽毛球運動的熱愛令人動容。
如果問起成都大運村最流行的“游戲”,幾乎每位“村民”都會毫不猶豫地脫口而出:交換徽章。不少人胸前的證件掛繩上都別滿了徽章,擁有徽章仿佛擁有財富。美國賽艇運動員WiIliamJoseph驕傲地向記者一一展示他換到的各色徽章。“我有15枚!這枚來自日本賽艇隊,這枚是一種特別的中國樂器琵琶,這枚是川劇面具……”
8月2日,一位中國志愿者(左)正在與一位外國體育官員(右)交換徽章。 中新社記者 瞿宏倫 攝
“這個活動推動大家和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溝通,這也是我們來參加成都大運會的重要意義之一。”WiIliamJoseph說,自己從到達成都大運村的第一天就開始交換徽章,每一枚徽章背后都是一段新的友誼。“我的新朋友多到數不過來,包括運動員、教練和志愿者,以后應該也會保持聯系。”
“其實在大型體育賽事中交換徽章不是現在才興起。1990年北京亞運會時,我的老師就在內地交換過徽章。現在我家已經有數不清的徽章了。”中國香港代表團武術項目領隊梅雪瑩拍著隨身攜帶的小包笑道,她把自己最喜歡的太陽神鳥徽章“藏”在最深處,覺得徽章上的巴蜀元素展現了十足的中國美。
8月2日,一位中國志愿者(左)正在與一名外國運動員交換徽章。中新社記者 瞿宏倫 攝
土耳其散打選手Kayhan特地從土耳其帶了15個特色徽章,贈送給“村民”,讓大家感受土耳其的熱情。“我感覺我是這個‘村’最受歡迎的人!因為我學了一年半中文,可以給他們介紹中國文化,是個‘中國通’!”Kayhan與隊友坐在臺階上,不時熱情地用中文向路過的人問好。(完)
(責編:白楚云)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只要我們有一口吃的,堅決不能讓他們(K396次列車乘客)餓著。”北京
編者按:近日,受臺風“杜蘇芮”影響,華北、黃淮等地出現極端降雨過程
今天(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稅務總局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