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6周年來臨之際,受市委宣傳部委托,紅安縣委宣傳部向紅安縣杏花鄉張河村村民、101歲的新四軍老戰士吳欽發頒發了“黃岡楷模”榮譽證書和獎章。
【資料圖】
這是自2014年開展“黃岡楷模”評選活動以來,我市最年長的獲獎者。
吳欽發出生于1922年,18歲時參加了李先念領導的新四軍。在部隊中,吳欽發在勤務員、通信員、警衛員等多個崗位上工作過,還在戰場上多次臨時承擔起戰旗手、司號員等職責。在戰斗中他曾多次負傷。
1946年在中原突圍中,因裝備給養耗盡,在司令員李先念動員下,吳欽發等100多名司令部、后勤部、機關人員,脫下軍裝分散突圍。吳欽發化裝成一個逃荒人,經過半年多的重重磨難,于1946年底潛回家鄉。
1950年,時任湖北省委書記的李先念,托人捎來親筆信,讓吳欽發回歸部隊。吳欽發婉拒了邀請,他讓來人帶去口信:“革命勝利了,干什么工作都是建設新中國;我沒文化不識字,種田就很好。”后來因為原名吳欽良與一位村民同名,他還主動改了名。
剁豬腿立家規
吳欽發正直剛烈,對于損害國家和集體利益的事絲毫不能容忍。誰家的豬、雞吃了集體田里的莊稼,他看到了不僅要攆走,還要跟著豬、雞追到主人家,一定要主人低頭認錯,并保證絕不再犯。一次,他看到自家的豬也在禍害集體的莊稼,火冒三丈,攆得豬滿村跑。豬跑回家后,他拿起菜刀,剁掉了豬的一條后腿,并立下家規:“自家的豬雞,一定要有人照看,一定不能跑到集體的田地里去。”
回鄉務農后,吳欽發從未對外提及他的軍旅歲月,包括他的家人在內,人們一直不知道他曾參加過新四軍。直到1983年,他的老團長、時任湖北省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的徐太先,通過在鄉復員軍人統計打聽到他的下落,立即給紅安縣有關部門寫信,這才公開了吳欽發的革命軍人身份。
吳欽良從不以功臣自居,從不向黨和政府提個人要求,還多次謝絕組織上的優撫待遇。2020年,紅安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按規定給吳欽發裝修住房、安裝空調,吳欽發推脫不掉,在子女和村干部勸說下接受了。后來在給他建廁所時,他堅決不要:“當初我們參加革命,本就不是為了自己。在戰場上能活下來,我已經夠幸運了;能享這么福,已經夠滿足了。再向黨和國家伸手,犧牲了的戰友肯定會罵我昧了良心。”
“父親當兵只6年,但他一生是軍人,軍人的品格和作風他保持了一輩子。”吳欽發的長子、72歲的吳世平介紹,近幾年,吳欽發聽力下降得厲害,思維也不大清晰,與人交流也有困難。
但家里只要有客人上門,他都會穿上軍裝、戴著紀念章,向客人敬軍禮、唱軍歌。“父親的記憶,一直停留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中。”
文:記者楊輝 李維 通訊員劉子靚
農民畫創作:龍旭光 舒愛姣 馬蘭
攝影:記者余濤
視頻:姜皓文
(責編:陳愛武)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 英山縣供銷社召開慶“八一”退役軍人座談會
下一篇:最后一頁
策劃:錢彤劉加文執行策劃:楊定都莊斐張瑜文案:張瑜陳文基拍攝:葉勇
“大海是漁民的工作場所,沒有人有權污染海洋。”7月30日,由“禁止原
新華社成都7月27日電體育時評:共建大運之城共享賽事榮光新華社記者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