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制造”向“智造”轉變
——黃州區推動綠色智能船舶制造企業轉型升級
(相關資料圖)
“你們有技術,我們有需求,通過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區科經局等相關部門牽線搭橋,我們公司將全力以赴深化轉型升級,提升發展質量。”6月25日,在湖北合創重工有限公司、武漢理工共建新能源船舶技術研究中心的簽約儀式上,湖北合創重工有限公司主要負責人王伶俐表示。
今年以來,黃州區緊緊圍繞省、市關于發展綠色智能船舶制造產業部署要求,搶抓綠色智能船舶制造企業發展機遇,聚焦工作重點,支持以合創重工為龍頭的綠色智能船舶制造企業轉型升級,從優化產業生態、打通關鍵環節、加速科技創新、凸顯政策支撐等方面精準發力,加速推進船舶制造產業經濟由“制造”向“智造”轉變。
創新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
合創重工位于黃州區,成立于2015年,現有員工2000余人,其中固定員工275人、高級技術員工35人,注冊資金2億元,占地1600畝,擁有1500米長江岸線,擁有5萬噸級舾裝碼頭及6萬噸級船塢,有板單元自動焊接設備線。擁有74萬平方米的生產區域、25萬平方米廠房,年造船能力160萬載重噸,是湖北省乃至南京長江大橋上游最大的民營造船企業。
黃州區引導合創重工堅定不移走創新發展之路,引進高端技術人才、專業管理人才,全面提升企業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時,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以綠色化、智能化、標準化推動合創重工提檔升級,打響以合創重工為代表的綠色智能船舶制造示范基地的“智造”品牌,逐步奠定黃岡基地在長江沿線內河船舶智能制造中的首席地位。
實現由傳統造船向現代造船轉型
合創重工堅持走高精尖和軍民融合發展之路,集中技術力量攻堅特種化學品、甲醇動力、純電新能源船舶等產品,實現了由傳統造船向現代造船的轉型,從整體造船向分段建造、立體建造的轉變,進一步縮短了工期,提高了質量。
黃州區正積極鼓勵和推動合創重工爭取“船舶綠色拆解”為發展方向之一,支持合創重工開展船舶拆解環保評估,將其打造成為長江流域船舶拆解示范標桿企業。目前長江沿線還沒有一家室內環保船舶拆解企業,僅湖北省境內每年有2000條廢舊船舶因多種原因還擱置在河湖庫汊,存在巨大的生態和安全隱患,該企業如能將部分廢棄船舶進行室內環保拆解,每年僅船舶拆解產值可超10億元,可有效帶動廢鋼資源再利用產業發展。
服務專班為項目建設保駕護航
為搶抓政策發展機遇,提前布局綠色智能制造船舶產業園建設,打造工業倍增新增長點,黃州區委書記掛帥抓統籌,成立市區兩級有關部門組成的項目服務專班,兩名區委常委牽頭抓具體,經常性深入項目一線開展調研督辦,幫助企業協調解決爭資立項、融資、防汛、環保、安全生產等問題,為示范基地和二期項目建設順利推進保駕護航,協助企業拓展訂單資源,形成實打實、能入統的產值。
“在市經信局、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黃州區搶抓船舶產業發展風口,區委主要領導統籌推進綠色智能船舶基地建設,以保姆式專班服務模式,聚焦企業倍增發展的堵點,精準施策、定向解難,著力解決企業現金流不足等問題,增強企業拓步接單的信心和底氣。今年截至目前,企業已接到訂單8.5億元。”黃州區科經局黨組書記黃文勝介紹。
當前,合創重工正利用硬件資源及現有優勢,積極打造湖北省首家綠色環保船舶再生資源基地,從船舶收購到拆解,再到廢鐵資源再生,實現產業鏈一條龍。
(責編:白楚云)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 市發展全域大文旅專班召開“大美黃岡、此心安處”宣傳語矩陣新聞發布會
下一篇:最后一頁
青羚網訊7月1日8時30分,青藏高原首列“復興號”動車組伴著朝陽,由西
青羚網訊為加快建設碳達峰碳中和數字支撐體系,7月1日,青海省智慧雙碳
歡快的舞獅。本報記者馬振東攝7月1日8時30分,在西寧火車站,伴隨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