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蔥郁的植被、香氣四溢的果樹、活蹦亂跳的稻蝦、如火如荼的工地……仲夏時節,浠水巴河沿線的鄉鎮生機無限。
(資料圖)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巴河流經浠水縣達69公里。鳥瞰之下,一泓清水如翠帶繞縣而過。近年來,巴河沿線的浠水縣竹瓦鎮、汪崗鎮、巴河鎮秉持“資源即優勢、山水皆資本”的理念,搶抓推進流域綜合治理、鄉村振興戰略等機遇,不斷做活山水文章,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一幅美麗城鄉新畫卷徐徐展開。
竹瓦鎮超軟籽石榴基地。 (記者 余濤 攝)
生態循環,超軟籽石榴紅遍山丘
5月30日,車輛駛入浠水縣竹瓦鎮,滿眼皆綠,延綿不絕。在竹瓦鎮寶龍村凱瑞農場,石榴樹上那一顆顆小石榴隨風搖曳,讓人垂涎欲滴。
凱瑞農場的負責人張華蓋是浠水縣有名的養殖能人,創辦的標準化養豬場年產仔豬達30萬頭,產值過億元。種石榴是他推進生態農業的生動實踐。“養殖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沼渣沼液,能轉化為石榴所需的有機肥,形成種養生態循環產業鏈。”張華蓋說。
2019年,張華蓋在寶龍村周邊流轉1000畝山丘荒地成立基地,立足當地氣候條件,依托科研院所技術支撐,開始種植“紅美人”“天使紅”等4個品種的超軟籽石榴,成為湖北第一家種植超軟籽石榴的基地。2022年,石榴樹第一年試掛果,“天使紅”在云南舉辦的第四屆中國石榴博覽會上斬獲金獎。
石榴火了,鄉親們的日子更紅火。如今,凱瑞農場石榴基地已輻射帶動周邊12個村開展種植,帶動100多名村民就業。“每年僅發工資就要一兩百萬元,寶龍村村集體每年也有5萬元的收益。”張華蓋表示。
竹瓦鎮黨委書記田鑫奎介紹,竹瓦鎮境內有縣級水庫1個,小Ⅱ型水庫1個,河流8條;林地面積2447.7公頃,耕地面積6851.43公頃。
近年來,該鎮以“一園三區”(超軟籽石榴產業園、北部生態循環示范區、中部特色農業種養區、南部傳統農業種養區)建設為支撐,重點發展超軟籽石榴、獼猴桃等水果和鰻魚、生豬等養殖業,引進一大批農業市場主體落戶,2022年投資3979萬元,流轉、改良土地1800畝,種植18萬株3年生石榴砧木及嫁接苗,建設石榴特色院落、石榴苗繁區等,全力打造超軟籽石榴全產業鏈。
借力流域綜合治理契機。目前,竹瓦鎮正依托凱瑞農場打造超軟籽石榴夢想園,現已投資8000萬元,完成流轉及改良土地3000畝。項目一期投產后,將形成4500畝超軟籽石榴標準化種植基地,年生產超軟籽石榴種苗64.4萬株,超軟籽石榴2.6噸,石榴果汁濃漿2250噸,生物有機肥2萬噸,年銷售額14166萬元。
“大力推進生態農業發展,形成生態循環鏈,這本身就是一種護水興水的實踐。”田鑫奎說。
科技賦能,“稻蝦憨”種養鏈式發展
巴水中游的白洋河有兩條支流,分別為陳廟河、洗菜港,潺潺的河水將汪崗鎮環繞其中。陳廟河境內長度15公里,農業灌溉面積3.2萬畝;洗菜港境內長度5.3公里,流域面積28平方公里,農業灌溉面積7300畝。
以水為基,富民強鎮。該鎮黨委書記吳暉介紹,立足流域資源優勢,全鎮建成了輻射35個村、面積達5.1萬畝的高標準農田,打造了500畝無人智慧農場,科技化、機械化種植水平不斷提升。
圍繞全力爭創全省高效農業發展示范區的目標定位,該鎮堅持以水定產,謀劃了“一個主線、兩帶發展、唱響一品、四鏈突破”的產業發展布局。吳暉說:“我們成功引進了以稻蝦憨綜合種養為主的湖北駿旗農業公司、以桑蠶養殖為主的錦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企業,為發展農業產業化打下堅實基礎。”
“這就是無人機投喂!”5月30日下午,在湖北駿旗農業公司蝦稻連作基地,負責人陳文正忙著為龍蝦“送餐”,只見無人機來回穿梭,飼料被均勻撒向水面。每天凌晨,鮮蝦將陸續出貨,通過線下6個銷售網點銷往黃州等地。
“從前,村里有不少荒田荒地,村民寧可出去打工也不愿種地。”陳廟河村一名村干部說,駿旗農業帶來的變化是顛覆性的。
2014年,黨員陳文成立駿旗農業公司,發展規模化蝦稻連作,讓畝產值從單純種水稻的1300元提升到5000元,特別是稻蝦憨綜合種養模式,較傳統模式畝平多增收6000元以上。立足長遠規劃,公司投資5300萬元,打造集蝦稻連作、農機社會化托管服務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綜合性生態放養基地,實現全程機械化、數字化、智能化,帶動周邊縣市3.5萬余農戶人均增收5000余元。
無獨有偶。位于汪崗鎮前進村的湖北錦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當地又一家智慧農業的代表。副總何智勇介紹,養蠶是個技術活,溫度、濕度等均需嚴格控制,公司依托智能控制系統,能對蠶室溫濕度進行實時精準監測、科學管理和飼養,保障養殖成功率,大大節省人力成本。“我們的蠶繭質量好、產量高,繅成蠶絲后1噸可賣到50萬元。”技術員邱宏旗說道。
借“機”騰飛,預制菜傳遞“浠水味道”
巴河鎮位于浠水縣西南部,是巴水與長江的匯合處,交通便捷,水資源豐富。境內最大河巴河由東北向西南流入長江,距離亞洲第一花湖貨運機場僅7公里。
5月30日,在黃岡市智慧農業蔬菜種植示范園巴河設施蔬菜基地項目工地,一座座鋼架大棚整齊排列,一股濃濃的鄉村振興發展氣息撲面而來。
該項目于3月開工建設,總投資5.66億元,是浠水縣設施蔬菜產業發展史上單次投資金額最大、設施大棚建設面積最大的現代設施蔬菜種植示范園項目,建成后年可生產蔬菜1.5萬噸。“計劃建設228座鋼架大棚,目前已建成40座,預計10月底可完成1850畝的一期項目建設。”項目負責人何映池說。
巴河蓮藕是巴河鎮特產,是鄂東四大名產之一。巴河蓮藕協會依托湖北美味佳精制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協會+龍頭企業+農戶”的融合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蓮藕種植與加工,有力帶動農戶增收致富,推進蓮藕產業高質量發展。“我們開發了多種蓮藕食品和飲品,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深受消費者喜愛。”美味佳公司負責人談漢生笑著說。
巴河鎮鎮長張志偉介紹,巴河鎮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巴河九孔藕、巴河魚面等入選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近年來,巴河鎮以水為媒,依托得天獨厚的交通、水上運輸等優勢,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掀起預制菜發展熱潮。紗帽嶺村的預制菜產業園,規劃用地5700畝,產業園依托巴河空港優勢,加速壯大預制菜產業,實現研發——加工——物流——展銷全鏈條發展,推動巴河由“菜籃子”向“菜盤子”轉變,讓預制菜借“機”騰飛,讓“浠水味道”實現“賣全國”。
6月3日,浠水縣舉行預制菜專場招商推介會,來自15個省130余家企業參會,現場簽約項目22個,達成合作意向40億元,一批預制菜產業項目正如火如荼地推進。
【記者手記】
做強現代農業產業大有可為
守水盡責,點土成金。浠水縣竹瓦鎮、汪崗鎮、巴河鎮積極推進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的四化同步發展,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徐徐鋪展出一幅幅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美好新圖景。
現代農業是用現代工業裝備的、用現代科技武裝的、用現代組織管理方法來經營的社會化、商品化農業,包括綠色農業、休閑農業、觀光農業、立體農業、智慧農業、訂單農業等生產經營模式。運用現代農業手段進行養殖、種植和經營,能夠實現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精準化發展,促進農業附加值增長增收。
從河水中撈金,在土地上淘寶。竹瓦鎮因地制宜,從生豬養殖走向生態循環,推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在山丘沙地上發展超軟籽石榴,讓紅石榴紅遍沃野。汪崗鎮以科技賦能,從傳統農業邁向立體農業,從“汗水農業”邁向“掌上農業”,不斷擦亮多彩農業的底色。巴河鎮借“機”騰飛,從特色農產品指向預制菜產業,做強特色品牌,讓“浠水味道”風景獨好賣全國。
竹瓦鎮、汪崗鎮、巴河鎮推進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的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生動實踐告訴我們,現代農業越來越有前景,做強現代農業產業大有可為。
(報道組成員:詹釗 朱衛民 郭唐珍 劉含芳 李五洲 方俊)
(責編:白楚云)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下一篇:最后一頁
閉幕式。瑪沁縣拉加鎮隸屬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因為黃河流經,溫潤
閉幕式。瑪沁縣拉加鎮隸屬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因為黃河流經,溫潤
青羚網訊6月24日,由西寧市城中區人民政府、山東省青年書法家協會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