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女子在地鐵上懷疑被人偷拍,要求查看手機后并沒有發現證據,卻仍將“懷疑對象”發到網上,引起激烈討論。沸沸揚揚的廣州“地鐵偷拍烏龍”事件,并沒有隨著女子道歉、雙方和解而平息。輿論喧囂中,覺得女子道歉不真誠的有之,“扒”出其個人信息的有之,給所在學校及實習單位施加壓力的有之,某些言論已呈現網暴傾向。
當下,網絡成為人們尋求關注、維護權益的一條重要渠道,客觀的事實陳述就顯得格外重要。偷拍是全社會深惡痛絕之事,反偷拍是正當的權益維護。但是,伸張權利的基礎和前提,應該是事實和真相。在這一事件中,被懷疑對象自證清白后,仍給他貼上性騷擾者的標簽“掛”上網,就脫離了維權范疇。捍衛自身合法權益的過程中,不能漠視甚至侵犯他人的正當權益。原本只是一次誤會,因為無視他人權益,沒有就事論事,而是隨意揣測,結果只能是害人害己。
網絡發言,既是權利也是責任?;谑聦嵉木S權表達,才立得住、站得穩。無論是誰,如果不顧事實,試圖通過“有看點”的內容博眼球、帶節奏,很可能會被反噬。就眼下來看,涉事女子付出的代價已經不小。雖然已經道歉,但并未平息眾怒。有人高呼該女生是新聞學院學生,是“知法犯法”,必須開除學籍;有人拿女生的黨員身份說事,認為必須開除其黨籍……一些過度的情緒發泄,令錯誤言行的責任與后果被無限擴大,超出“有限懲罰”的文明尺度,同樣不是一個正常輿論場該有的樣子。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起草的《關于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亮相。無論是在現實生活還是網絡空間,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不當行為承擔后果。這一事件再次讓我們看到,網絡是一把威力巨大的雙刃劍,如果不能冷靜、理智地使用,哪怕出于“伸張正義”“維護權益”的初衷,也會造成難以預料的后果。一個人犯了錯,要接受什么樣的處罰,應當在規則的框架內合理合法地解決,而不是交由網絡輿論來隨意判斷。輿論強烈的介入沖動須有邊界,如果任由其肆意蔓延,每個人都有可能被裹挾,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網絡空間的正能量,既需要有關部門與平臺的監督管理、積極引導,也離不開每個人的維系和堅持。理性探討、有度參與、就事論事,守護好言論表達的責任與邊界,才能共同建設文明和諧的網上家園。(湖北日報評論員 周磊)
(責編:汪澤滋)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下一篇:最后一頁
原標題:全國政協委員王艦——植根廣袤田野助力鄉村振興(履職故事)日
果洛藏族自治州達日縣紀委監委聚焦監督第一職責,采取“清單點題式監督
自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號角吹響以來,西寧市湟源縣堅持黨建引領,聚力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