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今天(6月13日)
湖北宜昌的江豚攝影愛好者楊河
登上了聯合國新聞頭條
新聞素材
由湖北國際傳播中心(HICC)采集
65歲的楊河
正是半個月前
小布一篇文章中的主人公
《長江上十幾艘貨船為何突然同時停航?》
(點擊閱讀原文↑)
楊河是怎樣愛上拍攝江豚的?
他與江豚有著怎樣的故事?
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
登上聯合國新聞頭條的老人
↓↓↓
水
是生命之源,江河湖海則是地球關鍵的生態系統。對于人類發展與生物多樣性來說,保護這些水體環境至關重要。在中國,素有母親河之稱的長江就正在得到持續的保護修復,而代表性物種長江江豚的種群數量變化無疑是長江生態環境的晴雨表。
在長江繁忙的宜昌段,時常可以見到一位在江邊扛著“長槍短炮”般攝影器材的人,他就是已經連續五年跟拍江豚的楊河。從最初只能捕捉到一些殘影,到現在可以給江豚拍下完整的“登記照”,楊河不僅在攝影技術上不斷精進,甚至對江豚的習性都已經了如指掌。
據他自己說,支撐他堅持下來的信念源自兒時的記憶。作為土生土長的宜昌人,他在長江邊長大,在江中游泳、撈魚摸蝦、打水仗、追江豚是他難以忘懷的童年回憶。
楊河:“(那時)老人為了防止我們下水游泳,就告訴我們,你千萬不要下水,江豚都是會吃人的。從那以后根本都不敢下水,這是我記憶最深的。”
從極度瀕危到止跌回升
江豚曾廣泛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干流,以及與之相通的洞庭湖和鄱陽湖。但后來,因為長期受到高強度人類活動和水污染的影響,其種群數量從80年代開始快速衰減,逐漸難覓蹤跡。
江豚是長江的旗艦物種,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被列為“極危”級別。(楊河攝影作品)
2012年,長江江豚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被列為僅次于“滅絕”和“野外滅絕”的“極危”級別。2017年進行的科學考察顯示,長江江豚數量約為1012頭,僅相當于大熊貓的一半。2021年,該物種由中國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升為國家一級。
自2019年立志成為一名長江江豚的守望者以來,楊河已經拍攝了上百萬張照片。他欣喜地發現,江豚又“拖家帶口”回來了,他的攝影精品的出片量也越來越大。
楊河:“我們這里2號家族是五到七只,1號家族有三只。現在我們水質好,(可以看到江豚)趕魚,有很多。(江豚)經常把肚子露出來,我經常拍到它們的肚子。”
長江湖北宜昌段江景
今年2月,楊河的主觀感受也得到了科學評估的印證。中國農業農村部公布的2022年長江江豚科學考察結果表明,長江江豚種群數量為1249頭,出現了止跌回升的重大轉折。
在楊河看來,這一切要得益于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改善:沿江的化工廠不見了,岸邊護坡平整了,江邊的荒地變成了濱江公園,江水變清;就連來往遷徙的鳥群和野鴨也停下腳步,在此筑巢安家。
楊河:“這一步把漁船全部搞上岸,漁民退捕上岸。然后漁民轉變了身份,加入了巡邏隊。從這個時候開始,慢慢地江豚才來。”
黃金水道也是生命通道
時間回到2022年2月9日,照常在江邊拍攝的楊河從鏡頭里發現了一只不斷掙扎的江豚。把鏡頭推上去一看,他才發現江豚的尾部被繩子纏住,繩子的另一頭還拴著兩個塑料瓶。此時的江豚只想著盡力掙脫掉繩子,全然不顧正在江面上行駛的十幾艘貨船。在這危急時刻,楊河撥打了漁政部門的電話。
楊河:“我當時的觀點是,因為船很大,停航也不容易,我說你要他們加強瞭望,怕螺旋槳把它帶進去了。”
宜昌漁政人員救助被繩子纏住的江豚
讓他意想不到是,不僅漁政救援在不到一刻鐘之內就趕到了現場,而且三峽海事局在得知消息后還向這片水域的所有貨輪下達了緊急停航的調度令。在正午時分,黃金水道按下“暫停鍵”,為這只江豚讓出生命通道。
楊河:“因為勒得很(深),當時剪(繩子)的時候真的是剪都剪不斷。真正的(救助)幾分鐘就完了,但我在這里守著它,看它是不是死了呀,是不是漂著,是不是在嗆水?我就跟著(江豚)走,走了幾圈,大概(覺得)沒事了我才回去。”
這只在后來被楊河用當天的日期命名為“209”的江豚無疑是幸運的,而讓“209”涉險的塑料漂浮物問題仍然在更多的水體中普遍存在。
清漂為大壩構筑屏障
今年6月5日第50個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就曾發出警告:全球每年生產的塑料超過四億噸,其中三分之一僅使用一次;每天相當于有2000輛滿載塑料的垃圾車向江河湖海傾倒塑料。
在長江湖北秭歸段,由于這里緊鄰三峽大壩,所以成為了攔截上游漂浮垃圾的最后一道屏障。據三峽庫區秭歸清漂隊隊長周功虎介紹,去年全年總共打撈上來2000多立方米的漂浮物,其中主要包含生活垃圾和樹枝。
周功虎從2006年開始投身到清漂工作當中,并于2016年組建了這支具有志愿服務性質的清漂隊。在2020年,清漂隊配備了兩艘機械清漂船,一條機械船相當于五艘以上的人工清漂船,因此大大提高了打撈的效率。此外,打撈物如今也被送到水泥廠用幾千度的高溫做無害化處理,進一步減小了對環境的影響。
三峽庫區秭歸清漂隊配備的兩艘機械清漂船之一。
一些被打撈上來的漂浮物正在被吊起。
其實,不光是內陸江河,沿海水域也正在受到化學品、塑料和人類排泄物的污染。為此,對水體的治理不僅要“疏”,更要從源頭上“堵”。
聯合國已經發出呼吁,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必須團結一致,共同打破對塑料的依賴,同時倡導零廢物,建立真正的循環經濟。只有這樣,才能為全人類和地球上的其他物種締造一個更清潔、更健康、更可持續的未來。
此前,美國的美聯社、英國的路透社也轉載了湖北國際傳播中心(HICC)關于楊河和江豚的故事的報道。
報道還被意大利僑網、菲律賓菲龍網、歐洲華人街、歐聯網、歐華網、歐洲萬事達網、菲律賓商報、日本中文導報、中歐通訊網、英國歐橋網、加拿大七天傳媒等海外華文媒體轉發。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 龍舟競渡遺愛湖-環球微資訊
下一篇:最后一頁
央視網消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我國汽車產
央視網消息:近幾天,在安徽岳西縣,高山茭白進入采收期。趁著天氣晴好
為期三年的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圓滿收官后,2021年1月,黨中央作出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