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近日,央視新聞聯播、人民日報、新華社等聯袂報道我國海拔最高風電項目——三峽西藏措美哲古風電場首批機組成功并網發電。其中,首批并網的5臺機組全部為三一重能單機容量3.6MW風電機組,是目前我國超高海拔地區已投產容量最大風電機組。
西藏措美哲古風電場位于喜馬拉雅山北麓,風機建設在海拔5000米至5200米之間,是我國首個超高海拔風電開發技術研究和科技示范項目,也是首個并入西藏主電網的風電項目,創造了世界高原風電建設奇跡。
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后,年上網電量超過2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超6萬噸,減排二氧化碳近17.3萬噸,減排二氧化硫超20噸。
高海拔地區空氣密度低,與平原地區同等風速條件相比,吹來的風顯得“沒勁”,同時高海拔地區的氣流條件、氣壓條件和氣候條件都對機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針對高海拔環境,三一重能為該項目專門開發設計了定制化機組——SI-16036風電機組,機組電氣部件的所有技術指標全部按照高原地區低氣壓、低密度、高紫外線環境進行專門調校和測試,完全滿足高原運營需求,有效提高當地風資源利用效率,打破了“高原風能有氣無力、不具有開發價值”的認知誤區。
“如果說平原地區的風,是一碗米飯,那么高原地區風就像一碗稀飯,我們通過把碗變大,來“喂飽”風機。”三一重能服務工程師李春善在新聞里說到。針對高原風資源環境,三一重能為該項目機組配備了長葉片,通過加大機組掃風面積,增強捕風能力。與其他區域同等功率機組相比,該機組的葉輪直徑增加了20米左右,掃風面積增加了近30%,約等于11個籃球場面積。
此外,三一重能通過優化葉片氣動外形設計,提高葉片對氣流的適應性,采用定制涂層延長葉片使用壽命,利用智慧風場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實現了遠程監控和運維管理,多措并舉保障機組在高海拔地區嚴苛惡劣的自然環境下長期穩定運行。
西藏措美哲古風電場首批機組的成功并網,對中國風電行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三一重能將繼續深耕風電技術領域,不斷創新探索,為中國風電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向著實現“雙碳”目標奮楫出發。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 技術控 | 悍馬振蕩技術 40 年:久經考驗優勢明顯的壓實工藝
下一篇:最后一頁
拍攝:顧植霞張得俊才讓東珠祁曉芳魏慧敏;制作:魏慧敏;總監:趙靜;
拍攝:顧植霞張得俊才讓東珠祁曉芳魏慧敏;制作:顧植霞;總監:趙靜;
拍攝:祁曉芳魏慧敏張得俊顧植霞;制作:才讓東珠;總監: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