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上午,湖南常德中聯重科塔機智能制造工廠,隨著R20000-720塔機移動平衡重勻速向后側移動,吊重900t的鋼絲繩越繃越緊,現場觀眾的眼球也被緊緊抓到大屏幕上不斷升高的起重量數據,唯恐錯過關鍵時刻。
在“塔機王者”的爭奪戰中,邀請專業客戶觀眾親臨產品下線儀式,現場見證最大起重能力,已經成為標配的“保留節目”。這一次,中聯重科選擇的是最大起重量720t的1.25倍動載荷——900t。
900t,未曾有塔機廠商挑戰過的起重載荷,如果能夠起吊成功,2021年10月下線的當時全球最大塔機——W12000,將在18個月后被起重力矩達到2萬噸米的R20000-720刷新紀錄,“全球最大塔機”榮耀由R20000-720接力。
(資料圖片)
▲ 全球最大塔機R20000-720成功吊起900t砝碼
毫無懸念,900t砝碼成功吊起,彩煙騰起,現場觀眾為之喝彩,雷鳴般的掌聲將下線儀式氣氛烘托到高潮。隨后,中聯重科黨委書記、董事長、CEO詹純新,向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由瑞凱,交付R20000-720模型,意味著R20000-720下線交付后,將用于世界最大跨度三塔斜拉橋——巢馬鐵路馬鞍山公鐵兩用長江大橋的項目建設中。
刷新世界新紀錄,在起重能力上超越之前所有的塔機型號,R20000-720的成功下線被行業人士贊譽為“中國塔機又一歷史性突破”。媒體的贊頌更是毫不吝惜:中國制造又一強國重器拔地而起,進一步提高中國品牌在全球塔機領域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是中國工程機械發展中的又一歷史豐碑。
▲ 常德市區政府相關領導,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中聯重科高管團隊,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行業協會、業內專家、安監站領導、建筑單位及客戶代表等600多人共同見證R20000-720成功下線然而,“大”和“強”絕非是R20000-720備受矚目的唯一原因。其設計理念非常先進,移動平衡重等多項創新技術的成功應用,開啟了大塔技術成熟、產品成系列、部件模塊化的新時代,由此帶來的成本降低和質量提升優勢不言而喻。
作為中聯重科成立30周年“科技新高度 獻禮新時代”系列慶?;顒拥闹匾糠?,R20000-720從設計到交付僅用8個月時間,不僅有國際領先的研發設計平臺和智能制造工廠的加持,更有近千名大塔工匠的傾力投入,標志著中聯重科在塔機技術“無人區”的探索更進一步,“大塔時代”的領航優勢更加明顯。
隨著我國大跨度橋梁工業化建造快速發展,橋梁鋼塔大節段劃分對塔機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大型塔機成為提升橋塔施工效率的關鍵核心設備,額定起重力矩不斷刷新紀錄:5200噸米、8000噸米、12000噸米、15000噸米,再到20000噸米——最大起重量720噸,最大起升高度400米,相當于一次將500輛小轎車起吊至130層樓的高度。R20000-720融合了158項創新科研成果、305項發明專利,其中包括60余項核心關鍵技術和12項世界首創技術,是名副其實的大國重器。
不僅是起重能力創造紀錄,塔機專業客戶還會發現,20000噸米和12000噸米塔機,甚至是8000噸米塔機所配置的標準節完全相同,“小塔身適用大塔機”占到塔機成本2/3的標準節實現資源重復利用,產品價值和客戶盈利空間由此大大拓寬。
為此提供支撐的是R20000-720的核心技術——移動平衡重技術,讓平衡重隨著起重力矩的變化精準移動,實現吊裝性能60%以上的大幅度提升,從而滿足特殊工程需求。此外,R20000-720還創新高承載輕量化結構構型和重載分體式結構設計,在保證高承載能力的前提下,實現塔機上裝結構重量較常規方案減輕20%以上,解決了運、裝、拆難題,使用更加便捷。
而為了讓重器更加靈敏,中聯重科還在智能控制技術上狠下了一番功夫。深度開發的多源信息融合ETI智控系統,應用230項智能控制策略,50項智能化技術,實現毫秒級響應,讓R20000-720在“大”和“穩”的同時,更實現了“快”和“準”。在超大型塔機上首次應用大功率永磁同步驅動技術,實現低速區精準就位性能和天然防溜鉤功能,電機效率高達95%,并且塔機能量回饋系統,系統電能回饋30%以上。
不僅是吊重能力、精度要求和智能化控制能力等方面滿足橋塔施工的要求,R20000-720還沿用了W12000-450首創的“一機三用”設計理念,上部配置500噸米動臂吊,用于小型結構件吊裝和塔機附著桿拆裝,載人電梯在10分鐘內就可以將司機載運至400米高度。橋-塔耦合風載動效應下的塔機結構設計技術,實現了面向施工過程的超高重載塔機風載荷筋骨額計算,從而保證橋塔-塔機的安全。
R20000-720焊縫總長度達490公里,部件單件最大重量達92.8噸,最大尺寸超過14米×6米×6米,其生產制造是不是工程量更大、生產周期更長?
對于這個問題,中聯重科相關負責人表示,R20000-720項目整體實施工時達33280人天,相當于120人連續工作10個月。但是通過智能制造,重點管控8類關鍵控制性工程,評估制定18項并行工程,從設計到下線僅歷時8個月,比創下最快交付周期紀錄的W12000-450還要快2個月,再創速度奇跡,實現了交付速度、生產能力、智能智造突破提升。
被譽為中國橋梁建造“夢之隊”的中交二航局正在同時建造7座世界第一橋,5座跨海大橋,10座跨江大橋,6座跨度超過1500米大橋,其技術實力可見一斑。2021年,中交二航局為建設常泰大橋,邀約中聯重科設計生產出彼時全球最大塔機的W12000-450,而此次成功下線交付的R20000-720,是中交二航局再次攜手中聯重科共同研發,雙方合作構建創新聯合體,科技成果轉化成果斐然。
中聯重科大塔市場占有率在行業處于絕對領先地位,是全球交付最多、生產能力最強的大塔生產廠家,已經從500、600、800、1000、1300、1660、2300、3200、4300、6600、8000、12000、20000噸米13個型號做到了全覆蓋,可廣泛應用于橋梁、風電、火電、核電、水電、能建、場館、超高層等工況,真正在建筑起重吊裝設備領域率先滿足全系列、全工況的需求,做到了場景全覆蓋。
▲ 在R20000-720下線儀式現場舉行了中聯重科大塔采購集中簽約,多臺大型塔機下線后將直接奔赴重點工程建設現場就在R20000-720的下線儀式現場,還有中鐵建大橋局和四川路橋分別采購的R8000-320,即將用于張靖皋長江大橋施工;即將應用于保利長大承建的陽江港特大橋項目的R6600-240;中鐵建大橋局和湖南路橋分別采購的R4300-200,將用于江陵長江大橋建設項目......所有向參會來賓客戶展示的大塔產品,沒有一臺是樣機或展品,均為中聯重科即將交付的訂單產品,而當前正在塔機智能工廠中同時生產的超大塔就有數十臺之多。
專業塔機用戶考察后會發現,近幾年來中聯重科大塔產品在型號系列化,上裝、傳動、車鉤、平衡重、附著桿等部件高度模塊化,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對于大塔用戶來說,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技術成熟、制造精細、交付及時、部件通用、成本降低。特別是R代塔機全面量產之后,以“30年壽命、全域安全、遠程管理”三大核心技術,實現塔機技術又一次革新,根本上解決防吊錨等核心安全問題,以更長的生命周期,更智能的安全保障,更穩定的產品性能,為客戶帶來更長遠的實際收益,推動行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而對于中聯重科來說,大塔制造成本高,質量控制難的問題,得到了更完美的解決。經過多年的探索,中聯重科在工程機械領域不斷積淀、突破、升華,打造出領先研發設計平臺和塔機智能工廠。目前布局有40條智能化產線,包括12條無人黑燈產線。經過智能化產線、柔性化工裝、高精重型機加設備的加持,和近千名大塔工匠的投入,中聯重科超大塔機制造能力實現量和質的突破。
目前,中聯重科塔機智能工廠已經可以實現500-20000噸米共13個型號的大型塔機生產全覆蓋,生產的產品可以滿足目前大型吊裝的幾乎所有吊重需求。
數字化產品,數字化生態的浪潮滾滾而來,讓建筑起重機械管理擁有更多想象空間,更多可能性,這也意味著要打破地域、行業以及慣性思維、機制之間各種有形無形的壁壘,讓一切有利于推動創新的要素自由流動、高效組合。
4月20日,在主題為“大塔新技術 數字新生態 共享新價值”的《中聯重科大塔新技術既大塔標準節共享租賃發布》活動期間,中聯重科向業界發布4個數字化產品:標準節租賃平臺,遠程調試平臺,遠程安全巡檢平臺,遠程安全監管平臺。通過遠程化智能化應用,讓設備管理更智能更直觀,更全面,減少安全風險和故障,節約人力成本,實現數據共享,為客戶在使用資金成本管理等多方面創造實實在在的價值。
▲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國內知名塔機專家陸念力擔任中聯重科《數字化宣言》評審專家組組長,來自知名大專院校、研究院所、塔機使用安全監管單位、施工企業、租賃企業的專家組成員,經過評審討論修正后一致通過發布中聯重科《數字化宣言》與此同時,經過專家評審發布的中聯重科《數字化宣言》,從數字產品,數字物聯,數字服務三個方面提出11條數字化企業標準,涵蓋研發服務使用各個環節,是對塔機數字化技術的一次全面梳理定義,為行業數字化發展提出了方向,為廠家和使用單位提供了可貴的參考。
從2020年9月發布履行塔機安全承諾的《塔式起重機安全 中聯重科雄安宣言》,到2021年提議塔機30年當量壽命納入國家標準,推動行業數字化升級綠色化發展,再到此次發布《數字化宣言》,從安全到壽命到數字化,中聯重科一步一個臺階不斷刷新高度不斷超越自我,再次彰顯了中聯重科的行業擔當和社會責任感。
▲ 13家業內骨干企業簽約中聯重科標準節共享加盟商,率先點亮大塔標準節租賃版圖,為租賃企業帶來綠色、開放、共享的租賃新業務當前行業面臨設備存量大,價格內卷,閑置率高的難點。針對行業痛點,中聯重科推出標準節加盟共享新模式,利用內外部資源,為標準節需求方提供便捷的租賃服務,降低資產投入,提升設備使用利用率和租賃企業利潤,服務客戶長期穩健發展,為行業注入新發展理念。
中國塔機市場的資源整合節奏不斷加快,發展理念、商業合作在持續升級。誰先在困局中看到了未來,誰肯率先改變自己適應未來,誰才有能力引領未來。中聯重科將每一次新突破視為創新的起點,一次次超越自我,一次次助推變革,在超越與變革中引領中國塔機未來。
關鍵詞: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上一篇: 2023年3月升降工作平臺租賃景氣度指數發布 下一篇: 潮頭聚力攻關難題,中聯重科牽頭的兩項湖南省十大技術攻關項目正式啟動 上一個: 2023年3月升降工作平臺租賃景氣度指數發布 下一個: 潮頭聚力攻關難題,中聯重科牽頭的兩項湖南省十大技術攻關項目正式啟動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出租率指數2023年3月升降工作平臺出租率較上月增長90點,環比上升幅度14 4%,與2022年同比增長7 4%。出租率
電磁感應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根據電磁感應定律,N匝線圈在磁場中運動切割磁力線,線圈內產生感應電動勢e。e...
離心式雜質泵的用途是什么?離心式雜質泵用于輸送液體介質,如泥漿、灰渣、礦砂、糖汁、飼料、煤水、膠粒、糞...
輻照殺菌設備有什么應用?輻照殺菌屬于冷殺菌,不會引起食品內部溫度的明顯升高,因而易于保持食品的香味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