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至11日,甘肅省百萬職工勞動和技能競賽“黃河鐵橋杯”橋模大賽在省公交建集團國道312線清傅公路桑園子黃河大橋項目地成功舉辦。共有來自甘肅省交通系統18個參賽隊54名選手參加了競技角逐,平涼公路事業發展中心組隊參加了該比賽。
機會總是眷顧敢于挑戰的人
“首次組隊參加省級橋模大賽,與省上的專業團隊、科研單位同臺競技,我們實力和經驗尚不足,說實話,最初我們的內心是忐忑的。”平涼公路事業發展中心的3名參賽選手介紹道。
【資料圖】
作為平涼公路發展中心選拔的參賽隊員高昌、張高偉、高文三名選手,沒有這方面參賽經歷的他們,在面對主辦單位發來的一堆制作橋梁模型的竹材、魚線等材料時,一時間無從下手——橋模制作的材料僅是2至6毫米寬不同規格的竹條,要求必須全部用502膠水和魚線固定連接,規定不能用任何金屬連接件。成型的模型要能承受大于模型質量近百倍的加載測試,難度和壓力可想而知。
機會總是眷顧有勇氣和敢于挑戰的人。說干就干,三名隊員查找專業書籍,不斷溝通,在紙上設計橋梁模型結構圖,反復討論研究,請教身邊同志,幾易其稿后,桁架拱橋——“彩虹橋”終于躍然紙上。
接著“按圖索驥”,開始制作模型。他們分工合作,從一個個小部件入手制作。先把幾米長的竹條裁成不同幾何尺寸的小竹段,最短的近1厘米,再把這些粘接拼成橋梁上部結構構件、拱肋等。這樣的精細活,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一雙巧手,更得下足“繡花”功夫。加工竹條時,截斷后還要用砂紙打磨平整,以方便粘接牢固。經過半個多月的精心制作,他們的手已經被竹簽戳得傷痕累累,但與此同時,一座長120厘米、高32.5厘米、凈跨80厘米、自重825克的橋梁模型實物也完美呈現。
功夫不負有心人
開賽前夕,平涼公路事業發展中心代表隊帶著模型,滿懷信心趕赴蘭州參賽。
在競賽現場模型陳述環節中,參賽隊員詳細介紹模型的制作思路和結構力學分析,思維縝密、科學嚴謹地回答著橋梁專家評委的現場提問。
在扣人心弦的承載測試環節,現場的激光位移測距傳感器系統信號燈閃爍。隨著每次加載程序啟動,不銹鋼板模擬小車從橋梁模型的一岸勻速駛向另一岸,到達橋梁中心時停止十秒,傳感儀器會記錄此時位移數值。每座模型有三次加載測試機會,取最高一次承載測試成績計分。觀眾們屏息凝神,看到小車一次次成功通過,都不禁鼓掌歡呼。平涼公路事業發展中心代表隊的橋梁模型承受了最大荷載37.26千克的測試。“成功了!”看到模型安全完好通過測試,隊員們出了一口長氣,興奮地喊道。這是對模型承載力測試成功的肯定,也是對他們辛勤付出的肯定。
“300多克的橋梁模型,能承受得住30多公斤的重量,真是不可思議!”現場觀眾感嘆到。
高層次比賽上的“拔高”
據悉,本次比賽是借鑒全國交通行業技能大賽標準和流程舉辦的一次規模大、覆蓋面廣、水平高的省級二類賽事,旨在為甘肅省橋梁行業職工展示技能、交流技術、以賽促學、實戰練兵搭建平臺,帶動交通橋梁行業從業人員學技能、練本領、提素質,對壯大技能人才隊伍、推動全省交通建設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競賽由甘肅省交通工會主辦,甘肅省公路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甘肅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等8家單位協辦。賽事得到了蘭州大學、蘭州交通大學、蘭州理工大學、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的大力支持,并邀請了全省橋梁專家擔任裁判。比賽理論考試占20%,模型陳述與答辯占40%,承載測試占40%。經過兩天的激烈角逐,6家單位代表隊勝出,分別獲一、二、三等獎。平涼公路發展中心在內的5家單位代表隊榮獲優秀組織獎。
“橋梁模型從無到有,從最初的不可能到變成現實,取得今天的成績,來之不易。經過這次參賽,我們覺得凡事只要想做,總會有辦法;克服困難,勇于接受挑戰,就會有收獲!”參賽隊員張高偉說。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西寧市城西區城市運行指揮中心牽頭成立“數智先鋒”黨建聯盟,將中國電
為進一步夯實基層黨組織,提升黨員干部帶頭致富能力,西寧市大通回族土
為了做好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及平安建設等各項工作,西寧市湟中區上新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