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于運德是甘肅省酒泉公路事業發展中心馬鬃山公路段的車機調度,同時也是一名機械駕駛能手,自1991年參加工作以來,把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都留在了戈壁上。他憑著對公路事業的滿腔熱情和執著追求,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用實際行動,展示了一線公路人的無私奉獻和工匠精神。
無私奉獻 勇于擔當
馬鬃山地處中蒙邊疆地區,這里四周戈壁荒漠,自然條件十分惡劣,“天上無飛鳥,風吹石頭跑,地上不長草”是對這里自然環境的真實寫照。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他嚴格要求自己,為保一路通暢、護一路平安,以工區為家、以路為伴、迎寒送暑,從參加工作以來常年堅守在戈壁大漠深處,用實際行動默默踐行著“扎根戈壁、無私奉獻、艱苦奮斗、甘當路石”的八棵樹精神,用青春與熱血守護著轄養道路的安全暢通,為過往車輛點亮了一盞荒漠明燈。
堅守崗位 扎根基層
作為一名車機調度,他始終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常年在公路養護一線工作,使于運德養成了早起的習慣,每天早晨天剛蒙蒙亮的時候,他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查看養路工巡查車的完好狀態,檢查養護機械設備,進行崗前安全駕駛教育提示,詢問上班同事們的身體和精神狀況,這都是他多年來必做的事情。從事一線養護工作雖然很辛苦,但是他始終堅持以身作責,任勞任怨,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去帶動身邊的每一位同事。尤其在養護大忙季節,養護人員緊缺的情況下,于運德駕駛機械起早貪黑,每天連續在公路上奮戰十幾個小時,只要有累活、臟活就有他的身影。工友們對他的評價都是:“話雖不多,干活卻很認真,只要有他參與我們心里就很踏實。”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他還通過不斷學習專業知識,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在工作中一步一個腳印,用實際行動做出表率,他始終履行崗位職責,用青春和熱血書寫公路人的責任與擔當,無論在哪個崗位都刻苦鉆研,他憑借自己這種“干一行、愛一行”的精神,不僅能熟練掌握平地機、裝載機、翻斗車等多種機械設備,而且遇到機械車輛發生故障時能夠快速鎖定癥結,發現問題,及時消除。每次參與除雪保暢作業,他都搶在先、沖在前,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他駕駛和安排機械設備連續奮戰跟班作業,忍著腰傷,打贏了一場場保通戰。為全段廣大職工樹立了良好的學習榜樣。自參加工作以來,他曾連續多年榮獲安全生產先進個人、先進生產工作者、優秀管理者等榮譽稱號。
力擔重任 義無反顧
應急搶險、公路養護,“”我是黨員我先上!”他本著扎根戈壁,艱苦奮斗的堅定執著“一崗多能、下沉一線、引領示范”。在一次除雪保暢作業中,由于持續降雪,平地機作業量大,導致車機故障,需要立即搶修,可時間不等人,在零下20攝氏度的嚴寒里,頂風冒雪檢修機械設備,保證了車機順利運轉。炎炎夏日、艷陽高照,氣溫持續上升,這樣的高溫天氣也正是路面小修的黃金時期,在高達40多攝氏度,他埋頭工作于熱浪滾滾的公路上,把汗水揮灑在炙熱的柏油路面上,克服重重困難,即使再艱辛也不曾有過一絲抱怨。他憑借多年的駕駛和機械管理經驗,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得到了單位領導和廣大職工的高度贊譽。他注重自身技能水平提升的同時也會對機關年輕干部進行言傳身教,操作示范,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業務知識、經驗方法等傳授給青年職工。
滿腔熱血為事業,一片丹心獻公路。平凡的崗位,成就平凡的人,濃縮的是不平凡的故事,于運德只是許許多多邊防公路守護者的縮影,他用32年在一線的堅守詮釋了“工匠精神”,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獻給了邊防公路,在大家心里留下了溫暖的記憶,展現在他面前的,也必將是一條充滿希望的收獲之路。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8月8日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里的立秋,也是秋季的開始。所謂“春華秋實
新華社北京8月8日電為規范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國家網信辦8日就《人臉識
新華社悉尼8月7日電(記者郝亞琳)7日,在悉尼澳大利亞體育場進行的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