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一级日皮的毛片-国产一级内射大黄片-鸥美一级毛片人与兽-黄色毛片一级视频-黄色1级片2级片-5级强奸视频网站-看一级片的免费网址-一级黄片视频在线看-欧美一级黄片群交系列

您的位置:首頁>國內 >
  • 世界訊息:甘肅省慶陽公路事業發展中心鎮原公路段屯字道班的“三件寶貝”(圖)

    2023-04-11 14:34:27 來源: 中國公路網

在甘肅省慶陽公路事業發展中心鎮原公路段“八棵樹”精神教育基地“屯字道班”,有一口銹跡斑駁的老鐘、一眼布滿青苔的枯井、一口裹滿瀝青架在青磚火塘的鐵鍋,它們是屯字道班的“三件寶貝”,如今靜靜待放在那里,讓我們感覺到它們穿越了時空,述說著曾經的故事。


(資料圖)

“三件寶貝”一路驅使,我們行進在平坦的干線公路和農村公路上,游動在黃土高原的溝溝岔岔,尋找它們當年的主人——王正國、高存壽。兩名有著5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都是屯字道班的老人,他們在道班一干就是一輩子。來到王正國老人的家里,恰好高存壽也在,兩位老人的家相距不遠。1976年,他們參加過對印自衛反擊戰。退伍后的王正國、高存壽,放下了保家衛國的鋼槍,毅然拿起了修路護路的鐵锨,光榮地成為屯字道班的第一代“道工”。如今提起在老道班的工作經歷,兩位耄耋老人依然記憶猶新。

“王叔,記得咱們屯字老道班有‘三件寶貝’,您老能給我們年輕人講一講嗎?”剛入職不久的小賈問道。

“提起‘三件寶’,我們還得從嵋肖公路說起”,王正國老人的表情突然間神采奕奕。郿肖公路屯字道班原屬寧縣公路段鎮原工作區管轄。1973年1月,從地直企業抽調部分人員和“工區”留守人員及各公社交通干事組建起了現在的鎮原公路段雛形,管轄郿肖公路100多公里的砂石路,下設馬頭坡、南李、屯字、城關、姚川、新城6個道班,有養路工人70多人。1957年冬,地方政府自籌資金,動員沿路18個鄉近2000名民工,對郿肖公路全線進行了整修和路面鋪砂改造,至1958年3月中旬,共投入“民工建勤”勞動工日26000個,畜力1449頭,車工(非機動車輛)7698個,運砂6255立方米,鋪筑路面37公里。1961年春,鎮原縣、慶陽縣人民政府又動員沿路千余名民工,對馬頭坡等處路段進行降坡、彎道改造,1963年原慶陽公路總段以雇工和“民工建勤”的方式,對屯字街道和郿肖公路110公里至125公里處路基進行了改線。1965年底,郿肖公路全線鋪筑為砂礫路面,路面寬度為3.5米至6米。1975年鎮肖公路實施改線鋪油工程,經過一年艱苦奮戰,移動土方75萬立方米,把“一河二原三坡兩崾峴”共計44公里的公路順利修通。1977年完成屯字至馬頭坡20公里的鋪油工程。至此,鎮原縣有了第一條寬10米的柏油路面,這是一條完全靠人力一锨一鍬修筑起來的公路。當時我們養護這條公路,工作任務異常繁重,但是自豪感也特別強。“三件寶貝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里產生的。”王正國說道。

一口鐘

“記得剛來道班的時候,只有一排平房。每天早晨起床、吃飯、上工,都要靠喊,誰起的早就誰叫,有時候難免睡過頭了。那時候手表可是稀罕物件,更沒有鬧鐘,我就買了一口鐘,這成了班里的第一件‘寶貝’”。

“大家輪流值班,起床、吃飯、上工、開會學習都靠它,連附近的村民一聽到鐘響,都知道那是道班工人集合上工了。那時一周上六天班,每天早晨八點上工,一天八小時,中午在路上休息。剛開始步行,后來慢慢有了自行車和手扶拖拉機,上路主要是修整路肩線性,再就是用土砂墊路上的坑槽,冬季還要用掃帚掃雪呢,一年四季不得閑。”

“王班長是咱們省上的勞模,他就是一個移動著的鐘表,工作搶著干,事事爭表率。”沉默許久的老職工高存壽插上了話。

“王班長工作任勞任怨,苦活累活搶著干。當時修補油路都是人工炒盤拌料,加熱瀝青就是最臟最累的活,他主動請纓,明天只睡幾個小時加熱瀝青。拌料的過程中,他一桶又一桶的提瀝青,一天下來弄得滿身都是瀝青,別人說他的時候他總是憨憨地傻笑。70年代初的嵋肖公路環境不比現在,當時都是砂石路,晴天車過之處塵土飛揚,雨天車輪帶著泥沙飛濺滿身。王班長帶著我們十來個人埋頭苦干,手上新繭老繭重重疊疊。常年在公路上工作,免不了風餐露宿、日曬雨淋,有時汗水夾雜著雨水,衣褲濕了又干,干了又濕,一年四季也穿不了幾件干凈的衣服。但是付出的辛苦也是值得的,當時的屯字道班是公路總段和省交通廳的先進呢,王班長還戴著大紅花在省上做過報告哩。”高存壽說。

“那都是大家共同拼搏的結果,老高也不簡單。”王正國接過話茬,“記得有一次水毀發生時,老高的妻子恰巧生病住院,由于離家較遠,他長期住在單位,一年到頭忙碌在路上的他,懷著對妻子平日照顧不周的深深內疚,硬著頭皮向單位申請了休假,準備回家照顧妻子。在他得知暴雨致使公路處多處出現水毀塌方,他毅然決定與同事們一起投入到了水毀搶險的戰斗中,直到道路搶通后,我陪著他去醫院看望他妻子,‘公家的事大’,聽著病床上妻子說著理解的話語,平時流汗不流淚的老高淌眼淚了。是啊,我們那個時候是把‘養好公路,保障暢通’八個大字刻在心里的。”

一眼井

“那時候沒有自來水,吃水不方便,菜水留著洗鍋,洗臉水留著洗腳。挑水要靠人力到十幾里外的溝里去挑,來回就得半天,費時費力,怎么辦?打井,打一眼屬于道班自己的水井,這一想法不由自主的冒了出來。我給段上領導匯報同意后,當時沒有打井機械,我們就靠人力往下打,每天打五米、三米、一米,越往下土質越牢越難打,終于再打了十來丈深后出水了,這成了班里的第二件‘寶貝’。這眼井不僅滿足了道班工人的生活用水,連附近的村民也來挑水。”

高存壽接過王正國的話說道,“就是的,當年的事你可一點沒忘啊。還記得咱們那時每月工資二十幾塊錢,伙食費十幾塊錢,你不抽煙還能剩十來塊錢拿回去給媳婦交賬,我愛抽煙,每月就能混個肚子圓。”兩位老人爽朗地笑著,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

一口鍋

嵋肖公路是逐年改造成簡易油路的,也是鎮原縣第一條“等級公路”。那時候油路沒有現在的瀝青拌合樓,只有支起來的兩口大鐵鍋,這是班里的第三件“寶貝”。講完前兩件“寶貝”,兩位老人又講開了第三件“寶貝”。

“那時鋪筑簡易油路是在鍋底下架火把瀝青燒化,再用鐵撒壺均勻地撒到路面上,上面鋪上從河灘洗凈曬干的礫石,然后就靠過往的車碾,油熏火烤、瀝青燙傷是常有的事。沒有機械,只能用鐵鍬、洋鎬、架子車把砂石運到路面,再人工攤鋪、整修,每次大雨過后,路面上都是淤泥,邊溝幾乎被淤平,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實干、苦干,一鍬、一車、一米、一公里的往前干,雙手磨出老繭,褲子大腿面上磨出洞,那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冬季是備料的時間,就要下河挖砂采石,自備來年的養護材料,然后用架子車一車一車拉。”

離開王正國家的時候,已是黃昏時分。兩位老人站在家門口的溝邊目送我們離去。打開照相機鏡頭,定格中的老人愈顯高大。如今,老道班和它的“寶貝”都已完成了使命,退出了公路養護舞臺。但老道班的感人故事,老一輩公路人的公路情結,仍然催人奮進。三件不起眼的老物件,如今也永遠成為了激勵、鞭策和鼓勵我們公路人的最好教科書,熠熠生輝。我們苦苦追尋的“鋪路石”精神、“兩路”精神、“八棵樹”精神不都寫在老道班的故事里嗎?

現在,我們的工作生活條件跟老一輩公路人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傳承這種情結,堅守初心,擔當重任,為實現交通強國戰略做出積極地貢獻呢?一抹斜陽鋪灑開來,公路連接的鄉村和城鎮激蕩著火熱的激情。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