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一级日皮的毛片-国产一级内射大黄片-鸥美一级毛片人与兽-黄色毛片一级视频-黄色1级片2级片-5级强奸视频网站-看一级片的免费网址-一级黄片视频在线看-欧美一级黄片群交系列

您的位置:首頁>國內 >
  • 天天速遞!“我們修的公路這么美,一切都是值得的”

    2022-08-08 09:32:31 來源: 南方日報

位于祖國大西北的獨庫公路被譽為“中國最美公路”。鮮為人知的是,這條橫穿天山、連接新疆南北的公路背后,有著200多名梅州老兵的身影。

“戰友們,我們來看你們了。”7月30日,10多名梅州筑路老兵來到喬爾瑪革命烈士陵園,脫帽、鞠躬、致敬,深情緬懷為獨庫公路工程獻出生命的戰友。園內,168名筑路英雄長眠于此。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次戰友“相聚”時隔44年,從廣東到新疆,跨越大半個中國。

1974年,《關于加快建設天山公路的命令》下達,一批批官兵從全國各地奔赴天山。上千名筑路兵來自廣東,其中200多名來自梅州興寧、五華。

今年“八一”建軍節前,老兵牛永祥組織戰友們重走天山路,重溫那段天山往事,“我們想回去看看,再不去就走不動了”。

“坐了7天8夜悶罐車,又坐了4天汽車”

茫茫雪山,巍巍天路。再次走上獨庫公路,曾經20來歲的小伙子,如今已過花甲之年。

獨庫公路,即國道217線獨山子到庫車的路段,是連接南北疆的一條重要干線,全長560多公里。

在獨庫公路建設之前,連接南北疆的公路只有一條,從獨山子到庫車,需要繞道烏魯木齊走1000多公里。獨庫公路建成后,省去近一半的路程。

1978年,200多名梅州熱血青年穿軍裝、戴紅花,在歡送聲中告別家人,來到祖國大西北,揮灑青春與汗水。

7月29日上午,10多名梅州筑路老兵來到獨庫公路博物館參觀。看著墻上的一張張老照片,往事一幕幕涌上心頭,老兵們的眼睛濕潤了。

“當年我們就是這么過來的。”一名老兵指著一張照片,哽咽地說。

“條件太艱苦了,吃不習慣、住不習慣,特別想家。”回憶往事,老兵張國雄的思緒回到44年前。張國雄是梅州五華人,1978年2月27日應征入伍,隨后赴天山參加獨庫公路建設。

“那時剛過完春節,我們坐了7天8夜的悶罐車到達烏魯木齊,又坐了4天汽車才到達那拉提。”張國雄回憶。

在高原地區,戰士們常常吃的是夾生饅頭,喝的是雪水。“半年才能洗一次澡,身上的泥搓下來就跟面條一樣。”那段艱苦歲月在老兵們的腦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記。

得知牛永祥組織五華戰友重走天山路,張國雄將自己珍藏的資料貢獻出來,捐贈給獨庫公路紀念館。

“捐出去,讓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張國雄說,他是看著喬爾瑪烈士紀念碑立起來的。當時,他任副排長,帶領士兵在喬爾瑪參與修建烈士紀念碑,紀念碑從動工到竣工的建設情況他都記錄了下來。

離開新疆時,張國雄將這些資料一并整理成冊帶回家鄉,珍藏了30多年。

“這些資料包括修建紀念碑的施工圖、施工日記,以及我當時撰寫的報道手稿。”張國雄翻開手機相冊,在捐贈之前,他拍下圖片自己保存著。

“拉出來的糞便,馬上就結冰了”

有人說,獨庫公路是一條奇跡之路。它的“奇”,在于它的“險”。

獨庫公路要翻越4座冰達坂、跨越5條河流、穿越3條高山隧道、飛越100多公里懸崖峭壁,大部分工程需開山劈石,線路陡峭險峻,很多地段海拔超過2800米。

天山的冬天有多冷?在冰天雪地的戶外,戰士們有時不小心碰到零下幾十度的鐵器,被粘掉一塊皮是常有的事。作業時,即使戰士們使出全力,鐵鎬也只能在地上刨出核桃大小的痕跡。“毫不夸張地說,拉出來的糞便,馬上就結冰了。”老兵們說。

盡管條件艱苦,但戰士們沒有一句怨言。在與世隔絕的天山深處,他們戰勝了惡劣天氣,戰勝了狂風暴雪,戰勝了險峻山石。

老兵陳德文手掌一攤,還能看到老繭的痕跡,“我們的工具很簡單,都是用鋼釬、鐵錘、小推車……”施工作業時,陳德文手掌總是長滿血泡,打石頭砸到手更是常有的事。

在被當地牧民稱為“摔死黃羊撞死鷹”的“飛線”地段,老兵曾裕新身系安全帶,手握長鋼釬,在懸崖峭壁上,來回擺動作業。

回憶過去,五華老兵劉玉浩幾度紅了眼眶。當初,他為了向當兵的兄長們看齊,參軍入伍。到了連隊,他積極上進,“不為別的,就想當好兵”。

一天中午,劉玉浩在午休時間帶著兩個新兵去搬石頭,沒想到由于雪地濕滑,石頭沒放穩,從高處墜落,正好砸中了他的腰。劉玉浩當場痛到動彈不得。為了不耽誤工作,他沒有對外聲張,稍稍緩過神來,又投入到工作中。直至后來病情越來越嚴重,劉玉浩不得已離開了部隊。

他曾到醫院檢查,發現腰椎骨有四五節出現斷裂。后遺癥現在仍折磨著他,有時痛起來一躺就是20多天。

幾十年來,劉玉浩一直藏著這個秘密。直至這次采訪,劉玉浩才敞開心扉,講述了事情的經過,“雖然受傷了,但卻是光榮的”。

從1974年開工建設到1983年建成通車,十年間,戰士們用一鍬一鎬刨出了路基,一寸一寸“摳”出了隧道,筑就這條“英雄路”,168名戰士獻出寶貴生命。

犧牲的烈士中,有一名來自興寧的戰士王新群。那天,王新群和戰友負責裝泥土加固房子。幾人坐在載滿泥土的翻斗車上往回趕,在那拉提路段,為躲避公路上的牛群而不幸翻車,王新群永遠長眠于天山之上。

執行任務前 排長鄧龍輝寫好遺書

興寧老兵鄧龍輝參與修建獨庫公路時,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1982年初春,作為排長的鄧龍輝,帶領3名推土機操作手徒步12公里,到一個機械停放點執行清除道路積雪任務。

“一路上都是山溝,兩邊山上積雪很厚,隨時有發生雪崩的可能。”鄧龍輝深知此次任務的艱巨性、危險性,在出發前寫了遺書放在辦公桌上,以防萬一。

1985年初夏,獨庫公路玉希莫勒蓋隧道北口49公里便道大彎處,幾萬立方米的積雪突然從山頂崩塌,堵住了通往隧道南口以及往團部的通道。鄧龍輝奉命在雪崩路段清推積雪,山頂的積雪再次崩塌,幾千立方米的積雪霎時傾瀉而下。

“根本來不及反應,更不要說躲避了,也不知道翻了多少個跟頭,挨了多大的撞擊。”萬幸的是,雪崩的巨大推力把鄧龍輝和身邊的推土機一起掀推到40多米下的山坡處,最后被戰友們從雪堆中挖了出來。

“我們修的公路這么美,一切都是值得的。”2016年,鄧龍輝再次回到獨庫公路,特地來到喬爾瑪革命烈士陵園看望犧牲的戰友,述說著新疆的變化。

今年“八一”建軍節前后,筑路老兵們紛紛組織戰友聚會,老兵劉文漢特地從深圳趕來,“我們五華有102名戰士當時去天山筑路,現在還剩88名,年紀越來越大,見一面就少一面了”。

老兵古桂湘默默將興寧戰友聯系表上的兩個名字框了起來,“加上這兩個,104名戰士中有11名戰友已經離開我們了”。

44年過去,昔日天塹早已變坦途,獨庫公路沿途的美景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遠道而來。許多老兵很想回去看看,“希望明年可以成行”。

關鍵詞: 常有的事 懸崖峭壁 革命烈士陵園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