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型人力資本面臨人口結構和生活方式轉變帶來的挑戰之一,是過度的工作壓力、快速的工作節奏導致患病率上升,疾病年輕化態勢日趨顯著
● 當前,有關勞動者的健康評估主要集中在身體健康,我國法律條例也在職工身體健康損害程度評估的基礎上,提出具體的賠償要求。相比之下,心理健康的評估和應對機制還處于起步階段
● 員工健康管理不僅是保障員工身心健康、預防職業病的需要,也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化解法律風險的需要。改善職場員工健康,亟須多管齊下,完善員工健康管理制度
健康型人力資本面臨人口結構和生活方式轉變帶來的挑戰之一,是過度的工作壓力、快速的工作節奏導致患病率上升,疾病年輕化態勢日趨顯著。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發布《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No.21》(以下簡稱《人口與勞動綠皮書》)得出上述結論。
根據《人口與勞動綠皮書》,健康是影響整個生命周期的重要人力資本構成。目前廣泛認可的健康人力資本概念源于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即“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還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良好狀態”。
《人口與勞動綠皮書》建議,國家應采取更多政策措施,在繼續提高就業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工作技能水平和勞動生產率的基礎上,適度縮短工作時間、增長休閑時間,提倡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健康生活方式,培養就業人口體育鍛煉良好習慣等。
接受《法治日報》采訪的專家認為,員工健康管理不僅是保障員工身心健康、預防職業病的需要,也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化解法律風險的需要。改善職場員工健康,亟須多管齊下,完善員工健康管理制度。
工作壓力大節奏快
身體健康頻亮紅燈
手指間歇性抽搐疼痛,頸椎總是酸脹發麻,肩膀時不時發出預警……這些身體不適的狀況,馮女士幾乎每天都要經歷。今年29歲的她在北京市朝陽區一家民企擔任商務專員,已入職3年半。
馮女士說,這些小毛病幾乎是在工作第一年就“找上了她”。盡管公司平時不怎么加班,但是工作時間內強度比較大,再加上工作需要久坐和長時間操作電腦,馮女士的手指會時不時疼痛,有時甚至彎曲困難,頸椎和肩膀更是僵硬腫脹,偶爾會疼到無法繼續工作。
因為身體上的疼痛,她曾先后兩次前往北京交通大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問診,醫生診斷她得了腱鞘炎,通過拍片子發現頸椎并無大礙,但是需要好好休養。
“醫生直接告訴我,就是久坐和長按鼠標導致的,讓我注意休息,可是工作忙起來根本沒辦法。”馮女士說。她平時也會通過按摩緩解疼痛,但是效果都不明顯,疼痛仍然時有發生,“這年頭哪個打工人沒點兒身體問題的煩惱”。
《人口與勞動綠皮書》研究顯示,人口結構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導致健康型人力資本面臨的挑戰之一,是過度的工作壓力、快速的工作節奏導致患病率上升,疾病年輕化態勢日趨顯著。例如,全國第五次衛生服務調查顯示,調查地區居民的每兩周患病率達到24.1‰,慢性疾病患病率為330.7‰,比全國第四次衛生服務調查的數據有了大幅度提高。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社會法研究室副主任王天玉認為,過度勞動所造成的嚴重的身體透支,應該被視為職場健康問題的底線。
在《人口與勞動綠皮書》研究團隊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向晶看來,勞動者身心的損害不僅會引起個人工作時間減少,還會導致其工作生命周期縮短。當勞動者健康水平普遍下降時,不僅意味著家庭的經濟支撐能力在減弱,更意味著社會勞動生產效率將會持續降低,弱化經濟增長的成果。
心理健康問題嚴重
尚未得到充分重視
向晶在《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提到,目前廣泛認可的健康人力資本概念源于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即“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還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良好狀態”。
在職場健康話題下,心理問題正在困擾越來越多的員工。
“整晚睡不著,躺床上就想吐,頭疼得不行,脖子也疼。”栗女士神情平靜地對《法治日報》記者講述自己心理問題嚴重時的癥狀,她的頭發染成了有個性的紫紅色,笑起來開朗又大方,但她在無數個夜晚“頭疼得想撞墻”。
栗女士今年30歲,在北京一家稅務咨詢機構擔任商務兼會計。據她回憶,她有上述癥狀已經一年多了,實在忍不了才去北京一家醫院看了醫生,醫生診斷她患有雙向情感障礙,抑郁和躁郁雙向,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2019年末,栗女士因為賬上有一分錢對不上,她用了整整一周時間找原因,“對賬對到干嘔”。因為她的工作面對的都是企業客戶,所以服務態度要特別好,而且處理的問題都是雷同的,“尤其是前半個月,基本就是重復再重復,感覺永遠望不到頭”。
如今,栗女士仍需要服用安定類的藥物,頭和脖子漸漸不疼了,也基本能夠確保在半夜入睡,但還是有輕度抑郁癥狀。
《人口與勞動綠皮書》提到,根據2018年發布的《中國城鎮居民心理健康白皮書》,73.6%的城鎮居民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心理完全健康的城鎮居民僅為10.3%。
向晶認為,心理壓力過大導致的社會適應性降低,無疑會使人的活躍性和創造力降低,進而弱化技術更迭能力,“這樣一來,勞動生產率其實是很難提高的”。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李海明告訴《法治日報》記者,現實中,我國對于員工身體和心理問題的重視程度存在差異。比如,我國《職業病分類和目錄》沒有專列精神疾病,職場心理健康問題所致的精神疾病難以被認定為職業病。
在向晶看來,“心理健康評價機制的缺乏是我們現在面臨的一個問題”。當前,有關勞動者的健康評估主要集中在身體健康。同時,我國法律條例等也在職工身體健康損害程度評估的基礎上,提出具體的賠償要求。相比之下,心理健康的評估和應對機制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有專業評估體系的同時,更要有國家健全職工身心健康保障機制的頂層設計。
職業發展認知單一
競爭激烈壓力劇增
職場健康問題頻發,原因何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的專家從多個角度進行了分析。
向晶認為,職場健康問題背后有三重原因。一是與資本等要素相比,勞動力回報率處于較低水平。對社會大多普通勞動者而言,要保障其工資性收入增速追上社會平均財富積累的速度,就不得不提高自己的工作時間或是勞動強度,以使自己不掉隊,這本身就容易陷入激烈的競爭和焦慮狀態。
在向晶看來,我們缺乏對現代職業發展的認知。目前,人們選擇職業普遍依賴于對職業的薪資這一功能性認可。很多新興職業行業興起,在拉大行業收入差距的同時,也加劇勞動者之間的素質競爭。在北上廣深這種超大型城市和開發型城市,新技術、新業態發展得越快,這種競爭也越激烈。競爭過于激烈會引起整個城市內部社會運行的速度加快,所有人的行動方向趨向一致,由此形成的自我評價、公司評價、每個人對自己的發展意識也相對比較單一。最后的結果就是形成一個封閉式的超大型的競爭壓力圈,使圈里的人不可避免地感到精神高度緊張。
向晶認為,傳統社會職場模式下對于人的發展和評價過于單一。而數字經濟高速發展,正在不斷打破傳統行業、職業之間的界限,尤其是很多新興職業具有明顯的多專業綜合性要求。在缺乏有效的職業信息匹配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勞動力培育和職業發展不匹配的問題,導致在新技術時代下的個體選擇性焦慮。
“如果把所有的勞動力比作‘水’,那么其實我們要進入勞動力市場就有點像‘開閘放水’,不同的‘閘口’對應不同的行業發展渠道。我們現在面臨一個問題,大部分人流卡在某一個‘港口’,沒有做到分流,從而導致整體的競爭循環其實是非常集中的,‘泄洪’帶來的壓力和沖擊力就會很高。與此相對應,這些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壓力就會很大。”向晶解釋稱。
健康職場亟須培育
多管齊下完善制度
我國部分法律法規對勞動者的保障健康作出規定,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第二十三條明確規定,國家加強職業健康保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職業病防治規劃,建立健全職業健康工作機制,加強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提高職業病綜合防治能力和水平。用人單位應當控制職業病危害因素,采取工程技術、個體防護和健康管理等綜合治理措施,改善工作環境和勞動條件。
那么,未來應該怎樣解決職場健康問題?
李海明認為,員工健康管理不僅是保障員工身心健康、預防職業病的需要,也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化解法律風險的需要。但在靈活就業日益普遍,傳統的員工管理模式日益松散的背景下,員工健康管理也應該強調員工自己的責任,強調社會化的健康管理。
李海明建議,在制度設計上,應該加強醫療保險與個人健康管理的結合,完善醫療衛生制度和個人健康管理的結合;同時應加強工時制度的基準立法,以及加強對過勞所致、職場精神壓力所致疾病的救濟,提升企業管理的人性化和法治保障等。“在法律上,提供一個良好的確保員工健康的權益環境,使員工能夠獲得相應的救濟。”
王天玉認為,除礦山井下等特定行業需要有健康檢查外,勞動相關法律很難硬性規定企業都必須提供特定的健康福利。就員工健康保障問題,可以設立集體協商制度,通過地方法規一層一層進行探索,通過個性化的、企業層面的集體協商不斷推進。
李海明還建議,在企業自身方面,企業應遵守勞動法,根據工時制度制定合理的工時管理制度;遵守民法典,確保企業內部良好的管理氛圍。
遼寧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湯閎淼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企業對員工健康管理首先面臨理念轉型的問題。福利供給理念應該向健康質量保障供給轉變。同時,應順應大數據信息手段的廣泛應用,推動全民健康大數據信息系統的運行。”
她建議,在企業內部形成常態化員工健康風險評估信息系統,以自我健康狀況風險評估為主,以信息化推進健康應急管理建設,是未來企業員工健康管理的趨勢;推出多元化員工健康保障方案。如與體檢單位合作,除常規體檢外,提供突發疫情篩查體檢;與社區醫療機構合作,為員工提供便捷、及時、量身定制的醫療支持等。
湯閎森認為,作為企業,應從醫療保險、健康管理與健康保險三個維度,認知自身所負的繳費義務、社會責任與協助作用,將利益獲取從短期放置于長遠規劃,發揮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打造企業與員工共贏的多層次全民健康保障機制。
“對勞動者個人來說,職場健康更多的是一個個人選擇的問題。”向晶說,“每一個職場人在工作和健康中,都需要尋找一個很好的平衡點。”(記者 孫天驕 陳磊)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001230勁旅環境值得申購嗎 發行價格預估為34 51元據了解,勁旅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于7月5日開啟新股申購,股票簡稱為勁旅環境,申購代
康醫發債什么時候上市 新債的申購代碼是370869據了解,康泰醫學將于近期發行7 00億元可轉債,債券簡稱為康醫轉債,申購。代碼為370869 ,
華盛鋰電什么時候上市 頂格申購需配市值7 00萬元據最新消息顯示,華盛鋰電將于近期開啟新股申購,申購代碼為787353,股票代碼為687353,頂
申購新股需要的條件:預計要參加新股申購需要在T-2日(T日為網上申購日)前20個交易日內,賬戶里必須日均持有1萬元以上市值的股票,才能達到
思科瑞(688053 SH)公布通告,回撥機制啟動后,網下最終發行數量為1,422 7122萬股,占扣除最終戰略配售數量后發行數量的62 15%;網上最終發
據港交所6月28日消息,MTT GROUP HOLDINGS LIMITED(數科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創陞擔任其保薦人。該公司曾于前年
翻斗車的學名叫自卸車。翻斗車是一種特殊的料斗可傾翻的短途輸送物料的車輛。車身上安裝有一個斗狀容器,可以翻轉以方便卸貨。適用于砂石、
臥式減速機可以立式安裝嗎不可以。臥式減速機和立式減速機不同,主要在于潤滑方式方面,臥式減速機不需要潤滑到頂端軸承,而立式減速機需要
硬齒面減速機是一種相對精密的機械,使用它的目的是降低轉速,增加轉矩,適用于高速軸轉速不大于1500轉 分,齒輪傳動圓周速度不大于20米 秒
一、立式減速機和臥式減速機有什么區別減速機安裝安裝方式的不同,可分為立式減速機和臥式減速機兩種,它們之間的區別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安裝螺旋葉片以確保材料向外輸送,輸送方向由葉片上的箭頭標出,螺旋葉片安裝正確情況下,左、右螺旋葉片上的箭頭指向外,分料桿軸承座旁。
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紀念日即將來臨之際,記者從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獲悉,據其統計數據,廣東省與香港地區的貿易規模從1997年的2798 5億元人民
28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帶貨直播走進深汕特別合作區赤石鎮大安村的果園,赤石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聯合9個第一書記當起了公益助農主播,聯手
記者從深圳市氣象臺獲悉,南海熱帶擾動于29日8時加強為熱帶低壓,14時中心位于深圳偏南方約 797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風力7級(15 米 秒)。預
昨日,喀什地區行政公署、深圳市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聯合在深圳舉行2022民營企業南疆行(深圳站)新疆喀什地區招商推介會,70余家深圳
廣東省政府日前宣布,將于近期批準在廣州、深圳等13個地市設立廣東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區,首要任務是復制推廣廣東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經驗。
將AI技術賦能企業培訓,量身設計員工成長專屬課程;用數字化平臺模式服務小微企業融資;157個城市,4萬多名醫生,醫療健康一站式體驗傳遞好醫
位于龍崗區坪地街道的深圳國際低碳城是全市20個重點發展區域中唯一以綠色低碳發展為鮮明特色的重點區域和示范窗口,2012年底啟動建設,歷經
居家健康監測是新冠疫情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居家期間,市民要注意做好哪些防護細節?昨日,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鐘曉祝接受
今年以來,深圳相繼出臺惠企30條培育壯大市場主體30條工業經濟30條稅收減免政策消費30條等政策組合包,及時為市場主體提供全方位的幫助,提
可轉債開盤前買入技巧:1、可以根據集合競價的走勢,如果在集合競價的時候,正股已經漲停,則可以去購買轉債...
怎么看可轉債是否中簽?【1】用戶在投資之后,投資者可以在證券公司的頁面上點擊【查詢】—【配號查詢】,如...
出現以下情況,科創板股票會主動退市:1、上市公司股東大會決議主動撤回其股票在上交所的交易,并決定不再在...